謝南音走到橋頭的時候,就聽到謝雪梅興沖沖的喊她:“茵茵,茵茵……”
這名字是那個有文化的媽起的,不過後來上戶口的時候給上成了音。這諧音用普通話喊不好聽,但是她們是用家鄉話喊的,因此倒也不突兀。
謝南音轉頭去看,發現她和謝巧雲揹著兩捆幹樹枝過來,這也是謝南音要跑出來送水的原因,大抵是因為沒給她上學的緣故,謝大伯和大伯孃倒像是有些虧欠她似的,很少使喚她幹活,謝雪梅她們上山去撿柴火,謝南音有時候不跟著去,便想法子做其他的事,總不能讓自己閑著,不然太難看了。
謝南音稍等了等,她們便追了上來,謝巧雲興奮得臉紅撲撲的,道:“大哥他們打到條蛇,一米多長呢,今晚有肉吃了。”
謝大伯家的兩姐妹都是好相處的,謝南音不好說自己一點也不喜歡吃蛇肉,假裝歡喜道:“真的呀,那可太好了!”
雖然聽人說蛇肉做好了也很鮮美,但是謝南音一想到這種冷血動物就覺得滲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實在沒啥食慾,前世她都沒怎麼吃過。糧票和肉票還沒取締,謝家也不富裕,一週能見一次葷腥已經算不錯了,蛇肉對他們來說也是好東西,謝南音沒想掃興,何況,想到肉,她也嚥了咽口水,說不準到了今晚,她可能也能吃得下一些。
她順手幫旁邊的謝雪梅分了一半的幹樹枝抱著,和她們一塊說話一邊往家裡走。
中午的時候,謝家華和謝家豐也回來了,午餐吃的冬瓜湯,還有燜絲瓜,炒空心菜,蛇要留到晚上吃。
到了下午,謝家華他們還想繼續上山,因著正在暑假沒有課,村裡大部分孩子都會跑上山去玩,順便撿些柴火,或者弄點冬菇竹筍什麼的,總之不怎麼閑在家裡。
謝雪梅找南音去撿蛤蜊,用她們村裡的話叫溪殼仔,當時南音差點沒反應過來,不過因著沒啥事,便也跟著出門了。
大嶼村偏南方,稻田邊的水溝很多,蛤蜊也非常多,村裡的女孩子沒事幹的時候就會跑來撿蛤蜊,撿回家裡用水養個一夜吐吐泥,加點姜加點水,蒸出來的味道格外鮮,也是一味好菜,
得虧了是在夏天,腳一直泡在水裡也不覺得難受,只是彎腰撿了大半天,到了伴晚的時候,她們姐妹三已經撿了大半桶了,謝巧雲就喊她們回去了。
路上,謝南音趁機找謝巧雲打聽:“大姐姐,這東西拿到鎮上能賣錢嗎?”
謝巧雲可從來沒想過拿這玩意兒賣錢,聞言有些詫異,她想了想,道:“我也不曉得,趁墟的時候好像沒見著,不過水螺倒是可以賣。”
雖然票證還沒取消,但是到了集日已經有不少擺攤開店的了,她們大嶼村到鎮上也就兩公裡的距離,每隔四五天趕一次集,可以買到不少東西。
她們村的水溝裡蛤蜊多,水螺卻少,只有魚塘邊的才有,河裡也有,但是河水深,她們都不愛去,也不敢去。謝巧雲愛趕集,哪怕沒錢買東西,也愛到處看,但是卻真沒見過賣蛤蜊的。
謝南音說:“明兒個就是集日,咱們試試唄。”
謝雪梅想買那種紅色帶珠的綁頭繩很久了,可惜沒錢一直不敢買,此刻聽說可能掙錢,心裡立刻活絡開了,連忙對謝巧雲道:“對啊姐,咱們試試唄,要是賣不了還帶回來吃。”
謝巧雲一想也是,家裡是不缺這菜的,要是能賣到錢,那就再好不過了。
“那等回去和阿奶說,明天咱們帶著一塊去趕集。”
謝南音和謝雪梅都高興的應了。
晚上吃飯,謝大伯把蛇皮剝了,謝奶奶弄成蛇湯,倒是真挺鮮美的,謝大伯還喝了小半杯米酒,這幾年改革開放,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謝大伯經常央隔壁村的一位表兄釀米酒,這是不要錢的,只是用米來換。不過有謝奶奶在,謝大伯一般都不敢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