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霞元君左右,還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這四位娘娘。
第二位娘娘,是媽祖娘娘。媽祖娘娘的原名叫林默。傳聞,媽祖的母親做夢夢見了觀音菩薩,吃了菩薩賜予的優缽花,懷了林默。
對媽祖的信奉,起源於東南沿海,隨著船流貿易,這種信仰也來到了天津衛。媽祖娘娘可以保護航海安全,救助落水之人,如果要出海,可以拜這位娘娘。
第三位娘娘,號“王三奶奶”。王三奶奶生於清代,京東香河縣人,她不但醫術高明,並且經常是無償地為百姓醫病,因此在這位老奶奶去世之後,為了紀念王三奶奶懸壺濟世、解救百姓的恩情,百姓們把她供奉在娘娘廟裡,當成神明。
在王三奶奶身邊,還有挑水哥哥、送藥天師、白老太太等輔佐。要是生了病或者想求藥,可以拜王三奶奶。
還有一位,不是娘娘,是個男的。這男子就是藥王孫思邈,在其身邊,還有四海龍王。要是求個平安,身體健康,可以去這。
廟祝耐心地介紹完各位娘娘,隨後問:“這位香客,你要是出海,想求平安,不如去拜媽祖。”
王姓香客卻回答:“你這廟祝,真不老實,據我所知,這娘娘廟中,還有一位娘娘,你可沒給我介紹。”
廟祝低下頭,說:“接受供奉的娘娘,就這麼多。”
王姓香客說:“照你這麼說,那就是還有不接受供奉的娘娘咯。娘娘接不接供奉,能是你說了算?還是你想替娘娘做主?我可聽說過,娘娘廟裡有位娘娘,救人無數,功德無量。我今日,就是來供奉這位娘娘的,你快帶我去。”
廟祝嘆了口氣,說:“施主,莫要強求啊。”
香客一跺腳,狠狠地說:“廟祝,你為何不讓那位娘娘接受供奉,是怕她搶了其他娘娘的香火嗎?哼,我這就把你的齷齪思想公之於眾,讓他家都知道你這娘娘廟,配不上香火。”
香客轉身要走,廟祝忙說:“香客留步,罷了罷了,我就帶你去見那位娘娘吧。”
香客拍拍手,說:“這還差不多,快帶我。”
廟祝把香客帶出大殿,來到大殿左後方,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有一個雕像。
這雕像不如其他娘娘高大,甚至比正常人還要矮小。雕像的姿勢也很奇怪,其他娘娘或站或坐,可這位娘娘,卻是蹲著的。
香客看了看這位娘娘,說:“廟祝,你給我介紹下,這位娘娘姓什麼,名什麼,做過什麼事情。”
廟祝回答:“這位娘娘,無名無姓,她的事蹟,聽我慢慢道來。”
很久之前,天津衛東邊有戶人家,這家裡有一個“團圓媳婦”。所謂“團圓媳婦”,就是童養媳。
童養媳在古代是個常見現象,古代人窮,養不起女孩,也不想養女孩,便把女孩賣到其他人家,當做童養媳。古人相信“女大三,抱金磚”,再加上年紀大的女孩能幹活,童養媳的年紀一般比她的未婚夫大。
童養媳的地位很差,基本上等於勞務和生育的工具。而天津衛的這家,對童養媳的態度更惡劣。不僅不給吃飽,不給穿暖,還逼著她每天干很多重活。
童養媳每天都要把家裡的三個水缸挑滿水,否則就要捱打。有個冬天,嚴寒刺骨,童養媳拿著水桶來到河邊,卻發現河流結冰,無法打水。
喜歡我在天津衛當埋屍匠的那幾年請大家收藏:()我在天津衛當埋屍匠的那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