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這麼問不過心有疑惑,也沒什麼人可以問,自然也是沒打算從玖荷哪兒得到什麼回答的,畢竟……她不過是個賣身的丫鬟。
玖荷看見他的表情就知道這一位少爺是怎麼想的了,祖母家裡跟外祖母家裡不合,一邊覺得祖母是為了這個才不叫他細讀,一邊又覺得就這麼直接去問祖母不太敢,畢竟那一位外祖母家裡的人可不怎麼地道。
玖荷不由得嘆了口氣,心想齊家這一位老太君還真是慣會使軟刀子的人,怪不得上輩子齊家小輩都無能成了那個樣子,齊家表面上還穩穩的撐在那裡,一大半都是這位老太君的功勞。
“這文章……我想老夫人不叫你細看,大概有三個理由。”
陶行抬眼看她,眼神越發的疑惑了。他一個理由都想不到,這丫鬟居然能想出來三個理由。
“你說說看。”陶行坐直了身子,專注的看著玖荷。
“首先這讀書得一點點來,少爺現如今還在準備童子試,看著殿試的文章委實太早了一些。”
玖荷還有一句話沒說,便被陶行打斷了,“我知道,可是這是殿試的文章,不論排名如何,這些可都是同進士做的文章,看看……也是沒有壞處的吧?”
“縣試,府試,院試,接下來是鄉試、會試,之後才能殿試。”玖荷將整個科舉數了一遍,道,“我問一句,如果一切順利,少爺什麼時候能參加殿試?”
陶行皺了皺眉頭,“明年縣試的時候我還在孝裡,最快也要後年才能縣試,下來是府試……院試三年兩次……”陶行伸著指頭數,再開口已經客氣了許多,“得六年。”
玖荷點了點頭,“那就是兩屆了。”
陶行嗯了一聲,玖荷又問:“殿試考什麼?”
陶行比方才認真許多,他已經明白能從玖荷這裡知道祖母是什麼想的了,便鄭重其事回答道:“考策問,考治國理政,由陛下親自出題。”
玖荷再次點頭,道:“陛下今年十三歲,現如今還是太后垂簾聽政,同幾位顧命大臣一起理政。我猜……”玖荷想起上輩子太后不甘心放手搞出來的爛攤子,道:“這兩次的考卷多半是考孝道。”
陶行方才已經翻了兩張卷子,現如今看著玖荷已經驚訝的說不出話來了。
玖荷給他倒了水,又給手爐裡頭換了新碳,用若無其事的語氣暗示道:“不管是主持鄉試的學政,還是主持會試的欽察大臣,這麼些年,可從來沒有人當過兩屆考官的。”
陶行剛想反駁殿試不一樣,殿試從來都是陛下出題的,可是忽然想起來太后垂簾聽政這事兒來,六年之後輪到他科考之時,陛下已經年滿十九歲,無論如何都該親政了,那個時候肯定不會再考孝道了。
陶行嘴緊緊的抿在了一起,果真是三個理由:時機、內容,還有出題的人。他忽又站起身來衝玖荷深深的鞠了一躬。
“若不是你給我答疑解惑,我怕是要誤會祖母了。”
玖荷看見他面上嚴肅的表情竟然跟陶大人有了幾分相似,當下閃了身子沒受他的禮,道:“我不過是個丫鬟。”
陶行也沒強求,只是道謝兩聲越發堅定的讀書了。
玖荷收拾了東西出來,回到後院不由得又看了看小姐的屋子。
少爺雖然是個軟耳根子,卻能明辨是非,也聽得進去話,可是這小姐……
宋嬤嬤死死抓著常嬤嬤的手出了陶家的大門。
“這樣不行!”宋嬤嬤一出來便回過神來,“這樣回去辦不成差事,要了我的命還在其次,咱們家裡可要一蹶不振了!好容易搶來這個差事,要是不成——”宋嬤嬤打了個寒顫,想起表面上慈眉善目,但是私底下一點情面都不講的老太君。
跟這個相比,連當初為了這差事撒出去的銀子都不值得一提了。
她抓著常嬤嬤的手越發的不放了,“你想想你哥哥,還有你侄兒,難道你甘心在這山村裡頭待一輩子!你得幫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常嬤嬤自然是不甘心的,她搖頭道:“老夫人明白說了不行,少爺那個軟和性子,是半個不字也說不出來的,小姐——小姐是從來面子裡子都要佔全的主兒,你要是辦成了,她跟你笑一笑,要是沒辦成,她連眼神都不會給你一個的。”
兩人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睛裡頭看見了不甘還有點驚恐。
半晌,宋嬤嬤的眼神堅定下來,道:“她既然軟的不吃,那我們就來個硬的!”
常嬤嬤狐疑的看了她一眼,“硬的?你如何硬?她不叫你帶走少爺姑娘,你還能硬搶不成?”
宋嬤嬤深吸了一口氣,“她這把年紀,腿腳不利,加上天氣乾燥,又許久沒有下雪了,你說萬一廚房著火了,她能逃出來嗎?就算她有心往外逃,萬一摔一跤……”宋嬤嬤冷笑一聲,“陶家老太太死了,家裡又被燒得一乾二淨,你說少爺小姐不跟著我們回京城,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去呢?”
“你——”常嬤嬤嚇得退後了一步,略有驚恐的看著自己嫂子,可是一句“你這也太過歹毒了”還沒說出來,她便想到了這事兒辦成之後的結果,而且……一勞永逸,陶大人家裡完全沒了人,兩個孩子又在國公府裡頭養著,這——這是幾乎跟上門的女婿差不多了!
“等過上兩年,老太君再在咱們家裡找個旁支的姑娘嫁給他,陶大人那是從裡到外都得一心向著國公府了!”
“啊!”常嬤嬤一聲驚呼,下意識道:“此事得從長計議,要細細謀劃,萬一——”
“來不及了!”宋嬤嬤一聲喝,“這事兒能有什麼可謀劃的,不過放一把火,再把角門卡主,讓她出不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