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文章……我想老夫人不叫你細看,大概有三個理由。”
陶行抬眼看她,眼神越發的疑惑了。他一個理由都想不到,這丫鬟居然能想出來三個理由。
“你說說看。”陶行坐直了身子,專注的看著玖荷。
“首先這讀書得一點點來,少爺現如今還在準備童子試,看著殿試的文章委實太早了一些。”
玖荷還有一句話沒說,便被陶行打斷了,“我知道,可是這是殿試的文章,不論排名如何,這些可都是同進士做的文章,看看……也是沒有壞處的吧?”
“縣試,府試,院試,接下來是鄉試、會試,之後才能殿試。”玖荷將整個科舉數了一遍,道,“我問一句,如果一切順利,少爺什麼時候能參加殿試?”
陶行皺了皺眉頭,“明年縣試的時候我還在孝裡,最快也要後年才能縣試,下來是府試……院試三年兩次……”陶行伸著指頭數,再開口已經客氣了許多,“得六年。”
玖荷點了點頭,“那就是兩屆了。”
陶行嗯了一聲,玖荷又問:“殿試考什麼?”
陶行比方才認真許多,他已經明白能從玖荷這裡知道祖母是什麼想的了,便鄭重其事回答道:“考策問,考治國理政,由陛下親自出題。”
玖荷再次點頭,道:“陛下今年十三歲,現如今還是太后垂簾聽政,同幾位顧命大臣一起理政。我猜……”玖荷想起上輩子太后不甘心放手搞出來的爛攤子,道:“這兩次的考卷多半是考孝道。”
陶行方才已經翻了兩張卷子,現如今看著玖荷已經驚訝的說不出話來了。
玖荷給他倒了水,又給手爐裡頭換了新碳,用若無其事的語氣暗示道:“不管是主持鄉試的學政,還是主持會試的欽察大臣,這麼些年,可從來沒有人當過兩屆考官的。”
陶行剛想反駁殿試不一樣,殿試從來都是陛下出題的,可是忽然想起來太后垂簾聽政這事兒來,六年之後輪到他科考之時,陛下已經年滿十九歲,無論如何都該親政了,那個時候肯定不會再考孝道了。
陶行嘴緊緊的抿在了一起,果真是三個理由:時機、內容,還有出題的人。他忽又站起身來衝玖荷深深的鞠了一躬。
“若不是你給我答疑解惑,我怕是要誤會祖母了。”
玖荷看見他面上嚴肅的表情竟然跟陶大人有了幾分相似,當下閃了身子沒受他的禮,道:“我不過是個丫鬟。”
陶行也沒強求,只是道謝兩聲越發堅定的讀書了。
玖荷收拾了東西出來,回到後院不由得又看了看小姐的屋子。
少爺雖然是個軟耳根子,卻能明辨是非,也聽得進去話,可是這小姐……
“鞭炮、賞錢、茶點、紅紙。”謝伯伯興奮的原地轉起圈來,又看著玖荷道:“這年紀大了腦子就是不好使,快來幫我看看還缺了什麼沒有?”
“沒缺了。”玖荷笑道:“謝伯伯記性可好了,該準備的東西都備下了。”
“快都坐下!”老夫人一臉的笑意,半真半假的訓斥了一句,“鬧得我都頭疼了!”
謝嬤嬤端著茶出來,見狀笑道:“少爺說去看榜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依依接過茶杯,用茶杯蓋子稍稍撇了撇茶葉,這才遞到老夫人手裡,道:“弟弟這次是必定考中的,只是不知道是什麼名次。”
“聽說陶大人當年頭一次科舉,參加縣試便考了案首,少爺是大人的兒子,又是得老夫人親自教匯出來的,想必也是個案首。”玖荷興高采烈道。
老夫人放下杯子,雖刻意板著臉,不過卻是止不住的笑容,還有不住上翹的嘴角,道:“你們太過張揚了,不過一個縣試,什麼都算不上呢,一大早就拉著我在前院等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著她又看了看地上放著的紅鞭炮,道:“若是他過了院試,考中秀才了再慶祝一番也不遲,這才是縣試——”
“知道了知道了。”玖荷上前扶著老夫人在椅子上坐下,“您看買也買了,搬也搬了,我們這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再搬回去也得費上好大一陣子功夫。要麼您先坐著,我們慢慢的收拾?”
老夫人又道:“嗯,不過賞錢茶點什麼的不用收了,他今日去看榜,必定有人先跑回來報信的,總得給點跑腿錢才是。”
有點口是心非,玖荷跟謝嬤嬤對視一眼,一起笑了起來。
“恭喜恭喜!”
兩人還沒笑完呢,就見外頭跑進來一堆大概五六個看著不過十來歲的童子,進來便一起拱手作揖,學著大人的樣子衝老夫人行禮道:“恭喜老夫人,您府上的陶公子縣試過了,還被縣太爺欽點為本縣的案首!”
“這可太好了!”依依一下子從椅子上起來,雙手不自覺的捏著手帕,眼睛裡似乎都有淚光了。
“快快快!”老夫人道:“快取些點心茶水來給他們用,這一路跑的,氣兒都不勻了。”
玖荷急忙端了茶點上去,得了一聲謝。老夫人又抓起桌上堆好的銅板,給他們滿滿塞了一手。
“這可真是太好了!”玖荷不由自主的讚歎一聲,被縣太爺親自點中縣試的案首,只要後頭的院試、府試不出什麼大差錯,別交了白卷,別犯了忌諱,那是肯定過的,等於說一個秀才已經提前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