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很快便到了國公府。
轎子停了下來,黃媽媽看著國公府的門匾,很是驕傲的跟玖荷道:“這上頭定國公三個大字是高祖皇帝的筆跡,專門叫禮部做的金字牌匾,整個京城有這等牌匾的一共只有四家!光這三個金字兒,每年就得好幾十兩金子維護呢。”
依依掀開簾子瞧了一眼。
黃媽媽忙道:“好我的姑娘,這兒可是京城,在自己家門口沒什麼,若是出去了可不敢把簾子掀得這麼開,叫人瞧見了多不好。”
“媽媽說的是。”依依溫溫柔柔的,連說話聲音都放小了,不過放下簾子之前還是抽空狠狠瞪了玖荷一眼。
叫你不給我買斗篷還有帽帷!
玖荷淡淡一笑,一句話沒說。
國公府的側門很快的開啟了,黃媽媽上前跟在依依的轎子旁邊,一邊走一邊道:“這京裡的規矩跟外頭有些不同。您外祖母家裡是國公府,不像那些小門小戶的只有一扇大門,國公府的正門除非是迎親又或者陛下來了才開的,除此之外,日常進出的一切都是側門。”
說著她又笑了兩聲,“我們這等下人是走角門的,今兒託了姑娘的福氣,也走一走側門。”
玖荷心想這就開始了,前兩年那兩個嬤嬤,特別是在陶家已經十幾年的常嬤嬤,肯定是事無鉅細把能說的都說了,不然他們也不會抓著小姐就這麼一個勁兒的說。
他們對少爺小姐的脾氣了解的一清二楚,除了這個,還能有什麼解釋呢?
知道少爺沒什麼脾氣,也沒什麼主意,拿捏住了小姐,有她在一邊勸著,少爺不管怎麼樣都翻不出去了。
轎子一路抬到了二門上。
黃媽媽上前扶了依依下轎,原本這一路已經很是大方而且敢說敢做的依依,現如今又成了個柔弱小姐的模樣。
玖荷站在陶行身側,陶行見她站得筆直,不由得也挺了挺胸脯,嘆了一聲,“這便是外祖家裡了。”
黃媽媽回頭笑道:“正是,定國公齊家,也是您的外祖母家裡。”
二門裡頭出來個打扮要比黃媽媽更加精緻的婆子,急匆匆奔了出來,一看見他們便是一臉的笑意,“可總算是來了,老太君都等了一個早上了。”
黃媽媽迎了上去,笑道:“都賴我,想著姑娘跟少爺第一次來京城,沒叫走太快,又說了說些風土人情。”
玖荷嘴角翹了翹,她倆這般旁若無人的一問一答,她倒是不覺得什麼,不過看著那邊依依已經有點手足無措了,也不知道她能不能看出來這是下馬威,還是更加自卑自己的出身。
玖荷輕輕咳了一聲,小聲問她身邊的陶行:“渴了沒有?”
雖是句廢話,不過陶行的注意力再不放在那倆個說話的婆婆身上了。
那兩人一言一句的寒暄完畢,黃媽媽道:“這是老太君屋裡的方媽媽,咱們府上最最尊貴的媽媽了。她帶你們進去。”
說著方媽媽上前屈膝行禮,道:“請少爺姑娘隨我來。”
那方媽媽帶著他們進了二門,沿著抄手遊廊一路往裡,過了兩個小院子,到了一處一看就比別處精緻的院子門口,方媽媽回頭笑道:“這便是老太君的屋子,老太君原本是想親自出來迎一迎你們的,只是天氣炎熱,老人受不得暑,叫你幾個舅媽勸住了。”
陶行還算正常,依依已經紅了眼圈,道:“我們來是來盡孝的,沒想到讓外祖母受累了。”
方媽媽滿意的笑了笑,攙扶著依依,往老夫人屋裡去了。
玖荷跟在陶行背後,身後跟著一大串的丫鬟婆子,一起進去了。
玖荷一進去,便看見兩個中年婦人左右扶著個頭發花白的老人,不用說,這便是齊太君,還有她其中兩個兒媳婦。
趁著齊太君抱著依依還有陶行一邊哭一邊互訴衷腸,玖荷略微看了看周圍的環境,當然主要是人。
她原本就知道齊太君有三個兒子,屋裡也正好是三個打扮都差不多的夫人,不過其中兩個幾乎是要手拉著手靠在一起,一邊抹淚,一邊不住的道:“可總算是接來了,你們祖母不知道多麼想念你們。”
另外一個站的雖然不遠,不過臉上卻沒這麼豐富的表情,也不怎麼說話,只偶爾說一句,“來了就好了。”
雖然看著有點敷衍,不過……總覺得比那兩位要真一點。
三人齊齊哭了一通,齊太君鬆開他們兩個,依依跟陶行這才正式見禮。
齊太君接過丫鬟手上的帕子,擦了擦眼睛,指著那兩個站在一起的婦人道:“這是你大舅媽跟三舅媽。”說著又指著單獨站在一邊的婦人道:“你二舅媽。”
依依跟陶行兩個再次上來見禮,齊太君一邊滿意的點頭,一邊掃了玖荷一眼,“你路上辛苦了,這兒也沒你什麼事兒了,下去歇息吧。”
又有婆子上來帶著玖荷出去,玖荷臨走的時候給陶行使了個眼色,這才放心離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齊太君看在眼裡,給大房溫氏使了個眼色,溫氏道:“這丫鬟長得倒是不錯,看著也挺精神,只是沒什麼規矩,按理來說頭回上門,是該給老太君磕頭請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