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六輪過後,兩兄弟毫無懸念的把六個年輕人給幹翻。
就問還有誰不服?
還別說,真有人不服。
與其說是不服,還不如說是憋著心思想整翻這喝得差不多的兩兄弟。
面對隔壁兩桌人的邀戰,兩兄弟有法寶在身,當然是爽快利落的答應。
如此這樣,如此應戰,在預料勝負中,兩兄弟把這兩桌人整得是一個個如瘟頭雞。
在這些人胡言亂語的時候,兩兄弟藉著上茅房的機會,已是偷偷的溜之大吉…。
長鴻城。
長鴻知府衙門,坐北朝南,南北長118丈,東西寬33丈。
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牌坊、大門、儀門、大堂、中和堂、梅花堂、喜雨臺。
另有挽風樓、陽春亭、國土書院等等建築。
此處的群牌坊,主要用與標榜榮耀。
梅花堂,就是三堂,是知府接待上級和商議大事的地方。
喜雨臺,就是後庭,是知府起居和家人居住的場所。
知府衙門成八字形,東西牆壁由畫像磚砌成,磚上有清晰的飛禽走獸圖案。
其做工精細,給人高尚和精緻的感覺。
整個府衙建築佈局嚴謹,恢宏莊嚴,是別的府衙不可比擬的。
想有這麼大的府衙建築群,就必需有大把的銀子才行。
背靠融江大運河,商機無限。
長鴻城的鹽商也因此而發家致富。
一箇中等鹽商,一年的收入最少都有十萬兩白銀,更別提上等鹽商了。
知府衙門三分之一的稅收都來自鹽稅,單這一項,就甩別的府城幾條街。
鹽商想要販賣食鹽,就必需要有鹽引才算合法。
鹽商想要有鹽引,不但要有門路,還得花銀子買鹽引,這也就相當於給朝廷納稅。
單有鹽引還不行,鹽商還得花銀子去指定的鹽場購買食鹽。
總而言之,朝廷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也正因如此,朝廷才有更多的錢建設強大的帝國,從而給與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環境。
安引榮是世襲的知府,這有三分之一原因是,他的父親曾經也是跟隨帝君出生入死的將領。
另三分之一原因,就歸咎於安引榮能幹。
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加上群英鑑寶大會的機遇,安引榮鼓勵發展餐飲業、運輸業、服務業……等等行業。
正因如此,他把長鴻城發展成為一座繁華和欣欣向榮的城市。
還有三分之一的原因,那就是安引榮對帝君的絕對忠誠。
半拉子年紀的安引榮是個短鬍子瘦老頭,他一點也沒繼承父親的偉岸身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