鮫皇珠,乃上一任鮫首也就是鮫皇之物,後來被現在的鮫王擊敗之後,自其體內取出,並與自身融為一體。本來想借鮫皇珠提升自己的修為力量的鮫王怎麼沒有想到,一顆稀世珍寶,不僅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反而令他患上了一種時不時就會發狂殺人的瘋症,如果不加以限制,將會一直屠殺下去,直到自己油盡燈枯累死為止。在那之後,江患海便出現在了他的眼前,並且毛遂自薦,說自己有一物可暫解他的怪病,那便是所謂的鮫丹。
鮫丹需要殘殺鮫人,並煉化其血肉骸骨,方能得到的一種兇戾之物。但正是這股莫名的兇戾,才能起到“以毒攻毒”效果,併成功鎮壓住了鮫王體內的瘋狂。
然而,鮫丹的煉製方法實在太過殘忍,而鮫王又不想因此殘害自己的族人,於是便教了江患海一技,令他在人間暗中飼養“人鮫”,以來頂替所謂的藥引,進而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鮫丹。
然而由外力摧化形成的人鮫畢竟不是天生的鮫人,隨之煉出的鮫丹,效力也大如從前。於是,鮫王便在不斷服用“劣制”鮫丹的情況之下,堅持了數年之久,但隨著瘋症的越發頻繁發作,他知道這樣下去不是方法。而就在這個時候,救星般的江患海再次現身,並說明了白界主的誠意,如果他能輔助白界一同攻打人間,不只可以幫助他解去身上的頑疾,還能令其徹底與體內的鮫皇丹融合,使他修為大增。鮫王被病魔折磨了這麼多年,早已厭惡了這種“食人”的生活,如今聽說了白界主的提議,自是喜出望外,於是便欣然接受了對方的委託,成為了白界的先鋒軍之一。眼下,鮫王強行提氣,摧動鮫皇珠於體外發動,隨即空中瀰漫起一股淡淡的腥味,那是他們的故鄉——大海的味道。
“給我破!”
電光火石之間,自鮫皇珠內陡然騰起一片湛藍光芒,光影如垂天之幕之一般,將魔城的南側全部籠罩起來。緊接著,鮫皇珠內部然而浮現出一道淡淡的人影,有見多識廣、經驗閱歷頗豐的一眼便認出,那正是曾經的鮫皇。
“哈!”
在一聲高亢的呼叫之中,那道鮫皇殘影忽然化為一枚金針般的光線,立時射向前方的城牆之中。雖說,此次魔人建造新魔城的時候,也對四周的城牆做了特殊處理,所以防禦力極為強大。但與正面的城門相比起來,還是要遜色許多。在眾人的矚目之下,那道炫麗的光束徑直透入厚達數丈的堅固牆體之中,轉瞬之間便沒了音信。就在大家以為前功盡棄的時候,已然收回鮫皇珠,站定自若的鮫王,忽然冷笑道:“爆!”
“轟隆!”
一聲驚天動地的恐怖爆炸突然拔地而起,剎那間眾人眼前蝗城牆開始出現大量密集的裂紋,而後一點點迅速增大。眼見四溢的能量即將反噬在場的鮫人大軍,鮫王心頭一動,四下的莫名湛藍光幕忽然降下,剛好將眾人保護在屏障之中,免受波及。
“轟!”
終於,頑強的城牆再也經受不住絕對力量的考驗,伴隨著一陣頹然的悶響,鮫人大軍跟前,豁然出現了一個寬達數丈的缺口。眾人看向城內,只見另一邊負責看守城門的魔兵竟是因為剛才的爆炸死傷無數,還未回過神來,忽然看見這麼多的敵人出現在面前,常理來講早已驚惶失措。
但要知道,魔族可是在那個充滿死亡絕望的地方生活了數以萬年的彪悍種群,他們的第一滴血之中都已融入了嗜殺,勇敢的基因,這令使得他們成為一種永不言敗的強大存在。眼看屠害自己同胞的兇手就在跟前,城門處凡是還有戰力的魔兵皆是奮起反抗,不等鮫人入侵城內,魔軍便已自行出城,主動請戰。本來應該出其不意大敗魔族的鮫人,竟是被這幫不要命的傢伙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好頑強的戰意,不過你們的末日已經到了。殺!”
鮫王振臂揮拳,下令眾軍迎戰。於是,周圍所有鮫人立時一擁而上,紛紛使出混身解數,以來應對面前的的魔軍。
城內城外皆已開戰,位於魔殿之上的眾魔將已然躍躍欲試,恨不得現在就去往前線,與敵方酣暢大戰。然而,作為臨時統領,雪魔醫仙卻是叫大家稍安勿躁,如此決定當真令眾人無法理解。
“老魔皇,快讓我們去吧!敵人實力強悍,而城內魔兵數量有限,長此一往,我方定會敗下陣來,到時再想支援可就來不及了。”
作為殿上眾人之中的老前輩,妄虛魔君上前主動請命。可是雪魔醫仙仍然還是那副不緊不慢的樣子,似乎魔軍的死活與他毫無關係一樣,甚至連眼睛都不願看向殿下的他。見此情形在,妄虛魔君揮拳於空中洩勁,以來釋放心中的憤懣。而這時候,只聽剛剛歸來不久的血河魔君忽然道:“妄虛,作為魔界的老前輩,你應該不會是想違背醫仙的意思吧?”
“可是……”
“沒有什麼可是,如果你一意孤行的話,我們也攔不住你。但若是去死,就請你一個人前去,千萬不要牽連其他的無辜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像地位達到妄虛魔君這般地步的魔界首腦,門下都有大量強大且忠誠的精英死士,一旦發生意外便會捨生忘死地迎上,以來保全自己的主子。本來,妄虛魔君是有這種打算,將自己府上的所有干將全部帶上,與來犯的白界中人以及鮫人大軍決一死戰。但是顯然,血河早已看透了他的心思,在事態還未到達無法挽回的地步之前,先行阻攔,也就斷了妄虛魔君“上場”的念頭。
氣氛變得詭異起來,不只是妄虛魔君,就連其它魔將的心中也都開始憤憤不平,為那些正在為魔族拋頭顱灑熱血的魔兵感到由衷的惋惜,並對殿上那位“膽小的君主”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