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悠悠地轉到第一個繁華的城市陽城,已是二十天之後。
這一路,平安學會了另外一個詞,舅舅。
“我們在陽城待幾天再走。”柳燕下馬車的時候對吳山說,“如果能租到合適的房子,就多住一段時間。”
“好,我會留意的。”吳山點頭應道。
陽城很繁華,因為幾條主道在這裡彙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再加上開鑿了一條內陸運河也經過陽城附近,物資流通基本都得透過陽城,想不繁華也不可能。
陽城畢竟不是京城,在陽城出入最多的是商人,其中不乏皇商,因此在陽城商人的地位不像其他城市一樣被貶低。
交通樞紐之地,來往的人多,陽城也有不少房子特意拿來租用,吳山很快便在北門附近找到一處二進院子。
因為位置稍偏僻,房子有些年頭了,價格不貴,租上一個月也只要了二兩銀子。
裡面的傢俱都是現成的,雖然有點舊,但還算幹淨,看來上一次的房客還沒有走多久。
這個時候的陽城,還不是旺季,因此能順利的找到房子。到了五六月份,來陽城的人漸漸就會多起來,尤其到了每年六七月份,是陽城最熱鬧的時候。
每年八月,朝廷就會派人到各地物色適齡的女子納入宮中。六七月份的時候,想入宮的人便會多做準備,將家中適齡的少女打扮漂亮些,皇商也需做準備,為宮廷提供更多的物資,會來陽城採購材料。
陽城的熱鬧場景會從六七月份一直延續到年前,籌備完選宮女的事,之後還有秋闈考試,而後是宮中的慶典,等等,總之,這些事都離不開陽城繁華的商業。
吳山買的一點必需品,畢竟只是暫住的,不能帶走的東西盡量不買,稍微簡單弄了下,柳燕便帶著平安住進來了。
在吳山的堅持下,柳燕住了正房,吳山住在了東廂房。
名義上是兄妹,實際上似乎有了主僕之分。
“燕妹,我們在陽城住下來是有什麼事要辦嗎?”吳山將馬車上的東西卸下來,趁著天氣晴朗,有些東西可以曬曬。
“大概會有吧。”柳燕還沒有想好,只是覺得不能就這樣去鹽城,手裡沒有可以依仗的東西,去了鹽城也只能聽天由命。
雖說孃家的人對柳燕不會像王氏那般,可畢竟家族裡不僅僅有父母兄妹,更多的是族內的親戚。
“那這些天我去找點事做。”吳山不認為柳燕手頭有足以讓他們揮霍的銀兩,去鹽城的路程還遠,能賺一些是一些。
“不急。”柳燕說道,“我們先逛逛陽城,熟悉下,我看平安天天坐在馬車上,也乏味了。”
吳山便不多言了,點點頭,一切都由柳燕做主。
隨身帶的廚具很簡單,柳燕便不打算在家裡生火做飯了,帶著吳山和平安出去吃。
陽城來來往往的人各種各樣,指不定就遇到看著不起眼卻有背景的人,因此街上做買賣的人都很本分,不用擔心遇到黑店。
一些好館子,也是有口皆碑的。
吳山和柳燕隨便找個人問問,就找到了適合去的飯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