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止坐在馬車之上,輕揉著眉心。
透過和姬鼓的交談,白止總算是大致明白了周幽王到底在籌謀些什麼了。
有人借天命之說,想要亡周。
不論是自宣王在位就開始流傳的謠言,還是三川枯竭的意象。
應該都是有人在老早的籌謀佈局。
那位周幽王的叔叔,鄭桓公或許也知道一些內幕。
故而在有意無意地提點了一番周幽王之後,便和申國國君聯姻,為自己尋求一絲出路。
隨即又在周幽王廢除申後後位之後,建立了鄭國。
天命雖定,但是周幽王卻不願意就此靜等天命,反而是決定放手一搏。
而周幽王明面上放棄了自己的一系列舉措,完全放權給姬鼓。
自己聲色犬馬,醉於享樂。
實際上卻是在暗中培養屬於周王室的衛國之師,宗周六衛。
宗周六衛是獨屬於周王室的衛軍。
早在昭王時期,欲攻荊楚之時便因為一場意外而全軍覆沒。
後來雖然重建,但是早已丟失了真正的成軍之法,如今明面上的宗周六衛只是一個名頭。
宗周六衛的統領也不過是個尋常的三品武將。
但是幽王卻在暗中培養真正的宗周六衛。
時常將一些老卒以宗周六衛的名頭丟到戰場之上磨礪。
隨後又暗中抽調回來,屯於驪山。
就這樣,明面上的宗周六衛依舊是那一支不過四五萬人馬,駐守在周國邊境以及拱衛周國王都的尋常兵馬。
而實際上的宗周六衛,卻駐守在驪山,攏共三萬精兵。
其中一位二品武夫,六位三品武夫,其他宗周六衛計程車卒的最低修為也是武夫六品的境界。
這樣一隻精兵,雖然耗空了周幽王的國庫。
但是如果真的在妖族兵臨城下之時出現,絕對能打得對面一個措手不及!
這件事,都是由姬鼓經手。
除了姬鼓之外,還有一個人也知曉此事,並且就是他提供的宗周六衛的成軍之法。
那就是之前猛烈抨擊幽王,又在幽王八年辭官歸隱的周國太史,伯陽父。
一位已然踏足了二品明德境界的大儒!
而伯陽父辭官歸隱,也是周幽王的意思。
在辭官之後,伯陽父便暗中潛伏在驪山深處。
以儒家手段,為這數萬兵卒遮掩氣息。
如果沒有伯陽父,周幽王想要暗中隱匿這數萬兵卒,也絕不容易。
白止都不得不感嘆,這些在史書留下姓名的人,果然沒有一個簡單人物。
如果真的如周幽王構想的那樣。
那在申國與妖族一同向周國發難的時候,周幽王並非沒有一拼之力。
就算無力保住周國王都鎬京,那也有著全身而退的資本。
不過,最後的結果,周幽王卻還是死於驪山之下。
所以白止便藉著外出巡獵的藉口,來到驪山之中,欲要同伯陽父再次商討一二。
這其中,肯定是出了什麼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