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遺失了一尊?!”
白止聽著崑玉的話,眉頭微皺,有些疑惑道:
“可是,秦王贏則不是遷徙了九鼎嗎?
為什麼世人不曾聽說過,書籍也沒有記載?
這九鼎,和天人之爭,人王氣運也有關?”
崑玉搖了搖頭,微笑道:
“九鼎又稱禹王九鼎,九州鼎。
人王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
遭聖則興,後鼎遷於夏商,又傳於周。
這些應該史書上都有記載,公子應該都知曉。
而書上未曾記載的,是此九鼎不僅僅具有象徵意義,更是鎮壓國運,收攏文運武運的傳世帝器。
唔,這就說的太深了,以後白止公子若是有緣能夠得以進入文域,自然能知道。
現在白止公子只需要知道,周國雖然絕大部分原因是聖王失德,國運崩摧,但是九鼎失落也是原因之一。
若是九鼎完全,鎮壓國運,分攏氣運,諸侯國不會發展的如此迅速。
九鼎失其一的事,老頭子也是在偶然間聽聞。
而秦王贏則遷九鼎本就是對周之大不敬,自然不會四處宣揚九鼎失其一之事。
至於天人之爭和九鼎的關係,老頭子也不是特別清楚。
但是秦王贏則遷鼎之後,九天一脈就已經著手準備天人之爭一事,想來還是有著某些聯絡的。
關於這件事,白止公子倒是可以問問明芷道友,她身為道門中人,知道的肯定比老頭子多。
而天人之爭的護道人一說,還要追究到天人之爭最開始出現的時候。
針對天人之說,各個諸侯國派遣年輕一代的俊傑透過九天玲瓏塔進入幻境之中,分別以不同的角度來對同一件事進行推衍。
其中隱藏著大凶險,但也有著大機緣。
當時的護道一說,其實就是天意和人心兩道。
而最後九天之上也會給予反饋,如今天人之爭結束後的天機道韻也只是當時勉強算作一般的獎賞。
不過後來伴隨著聖人出世,天人之爭發生了莫名變化,直到如今,反而演變成了九天一脈的宗門內部之爭。
不僅是天人之爭的內容發生了變化,護道人也變成了護住天人二宗的道統之爭的人。
而這樣的護道人,在幻境之中,只能算作天人二宗魁首的附屬之人。
而九天一脈給予秦國的兩位護道人的位置,在幻境之中卻是和兩宗魁首地位相同。
若是機緣足夠,最後獲得的益處也要遠遠高於普通的護道之人。”
白止聽到這裡,才算明白了天人之爭中護道人到底是什麼意思了。
不過眉頭反而皺的更深,有些奇怪道:
“那按照這樣的說法,如果真有這麼大的好處,那各個諸侯國為何會放棄參與天人之爭,轉而只讓九天一脈參與呢?”
崑玉嘆了一口氣,看向白止道:
“因為,聖人出世之後,劃分了天人之隔。
而天人之爭賜予的獎賞,卻是出自天人之手。
若是機緣太過,就會和聖人之言衝突,轉而為這方天地所不容。
但是一般的機緣,卻又不被諸國看在眼中,而且其中也潛藏著巨大的風險,動輒道心崩潰。
兩相度量之下,以這種身份參與天人之爭的人自然會變少。”
想了想,崑玉繼續道:
“如今的秦王贏則之兄,曾經武運昌隆,乃至橫壓的七國都抬不起頭的秦國國君贏蕩,就曾以秦國護道之人的身份參與過天人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