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王朝的社稷是如何易主的,前車之鑑啊。
這其中,趙均大將軍,可不僅僅是一句‘功高震主’能說盡的,趙均大將軍在新朝,只能讓應州府出現兩個權利中心。
既然如此,何不借著韓悅長公主美人之功,讓趙均將軍直接退出中樞,也免了以後兄弟相殘、叔侄相爭的慘劇。
一人得天下,一人得美人,想必都是滿意的。
“李先生慎言,本王還未論功行賞,李先生便在這裡憂思功高蓋主,難道李先生願意遠離塵世,逍遙度日?此事休要再提,待阿弟歸來,本王要大宴群臣。”
大宴群臣之日,自然也是大封功臣之時。
李文之既然選擇輔助吳王,便是存了功業之心,今日本是天大的喜事,為何在李文之口中,便成了禍患。
吳王能得天下,趙均大將軍出力良多,若僅僅是因為這種原因,就算計他遠走西北,不說吳王對清遠軍無法交代,他自己心中有如何過意的去。
李文之戰戰兢兢辭了吳王,出門突然變了臉色。
剛才諸多揣度,哪裡是與趙均將軍不睦,只是藉著最顯眼的,試探主公心思。
趙均將軍於清遠軍,如同夜間燭火,最是顯眼不過,但願他今日之言,能讓趙均將軍得一善果,也算是還了昔日將軍為他好言的恩德。
剛剛提起封賞,哪怕是李文之的涵養,都忍不住心神動搖。
李家家道中落,能有今日之大富貴,本是李文之遠遠不敢思考的,可是真的走到今日,方覺曾經的閒適,也是一種難求之幸福。
現在天下初定,正是百倍報償功臣的時候,吳王的確有酬功的心思,可是提防之心更甚。
吳王的幾個孩兒年紀尚幼,又不曾在天下草創中建立功勳,建國以後,是非重重。
能在亂世脫穎而出,尋得明主,是功臣們的運道好,可這份好運氣隨著吳王成為一國之君,生死榮辱都繫於一人之身,變得福禍難料。
吳王,不是個能善待功臣之輩。
若論心慈手軟的上位者,應州府上下,也只能找出趙均大將軍一人。
也就難怪他身邊圍繞了無數追隨者,在天下紛爭中,這種追隨是沒有害的,可是在天下初定後,趙均大將軍便成了最大的隱患。
今日李文之故意以功高蓋主試探吳王,得到的結果令人心驚。
李文之忍不住回頭仰望,那高高的穹頂不在是最富貴的權利集中處,而像是張開大嘴的怪獸,等待著獵物的自投羅網。
能得這榮華富貴,皆是昔日同僚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未來若想全身而退,少不得學學漢朝張良啊。
新朝最大的危機,來自四方不臣,臣子最大的危機,來自御座多疑。
今朝同殿為臣,又有幾人能得善終。
喜歡奇幻大明請大家收藏:()奇幻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