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之聽其言,一時激動,忍不住向吳王手中的信箋,探了探腦袋。
吳王也不含糊,直接將紙箋給了李文之。
“這是,讓吳王殿下親自領兵解圍,這位長公主其心可誅!”
李文之還以為這位剛剛大勝而回的長公主、能有什麼高見,沒想到卻是想要借刀殺人之計,真是殊為可惡。
韓悅長公主讓吳王親自去支援,不吝於將其置於危牆之下,吳王的安危事關應州府勢力成敗,若是吳王有個萬一,韓氏王朝是不是正好接過大義,勉為其難繼承清遠軍的軍功,建立新朝。
吳王不去,不過是佔據北方,組織南征,若去,便是一場豪賭。
贏了,便一舉功業將成,登頂天下;敗了,應州府近十年之努力,付諸東流。
利益之間的衡量,李文之認為吳王會看的很清楚。
倒是吳王妃,本不該用這樣的信箋來擾亂吳王之心,為何還是來了?
要說了解吳王,自然是吳王妃更勝一籌,她拿著這份信來找吳王,其實已經猜到了吳王的打算。
“本王去。”
吳王擲地一言,嚇的李文之恨不得跳起來,“吳王殿下不可中了敵人的毒計,吳王妃,你快勸勸吳王殿下,事關應州府生死成敗,吳王殿下萬不可意氣用事。”
吳王妃卻只是保持臉上的微笑,不發一言。她認識的韓公子,從來都不是躲在旁人身後,坐享其成之輩。
此時的吳王身份尊貴,可曾經的韓公子,也只是草莽出身罷了。
吳王抬手阻止了李文之繼續勸說,“本王心意已決,李先生不必再勸。長公主一介女流,都能豪賭一個未來,難道本王還會輸給一個女子。
傳令三軍,整頓軍容,準備隨本將軍南下,支援應州府。”
別忘了,當初吳王還在郭將軍麾下時,不也曾於元氏王朝兵士交手,不過是後來有了趙均,有了清遠軍,這才長久居於後方,穩定軍心。
長公主的激將之計,是用錯了人,他趙子璋不但有比她更大的志氣,也有更多的勇氣。
他的弟弟趙均為他打下了北方基業,難道趙子璋連守土都做不到嗎?
現在,不過是重操舊業罷了。
——
北伐前線,奪下峽谷的清遠軍,下一個目標就是兩座衛城,只要能拿下衛城,元都指日可破。
清遠軍上下誰人不知,元都已經沒有了能守城之將,城內皆是庸庸之徒,除了壓榨百姓,掠取民脂民膏外,再無所能。
元氏王朝能指望的,從來都是降臣和負嶽世家的子弟們,元都的貴族們,早就在醉生夢死中,失去了曾經馳騁草原的勇力。
“將軍,我們先打哪座城?”
兩座衛城,左邊的西翼與右邊的不息僅僅四十里路,西翼城小卻守備森嚴,不息城大守衛卻薄弱。
而且,當初背叛韓氏王朝的統帥,現在就在西翼城。
於情於理,似乎應該先打西翼。
“傳令三軍,原地休整,三日後進攻西翼。記住,不必隱藏訊息,若有探馬,隨意應付一二就是。”
鄧贇與白音互相張望,知道趙均將軍的命令,必有深意,自是領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