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吳王妃的做派,這是又懷上了?
自從郭將軍帶著吳王妃去投靠吳王后,這是第三胎了吧。
當初吳王妃嫁給趙公子後,夫妻二人聚少離多,這才沒有子嗣,可是隨著她們夫妻團聚,吳王的後代便猛的多了起來。
也是因為吳王后繼有人,吳王的勢力才能如此平穩發展。
吳王府後院雖然只有七八個姬妾,可是也只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都是出自吳王妃的肚子,由此可見,吳王妃的得寵程度。
他們夫妻關係和諧,自然不懼府中多添幾個美人,但韓灼華不但是陳氏圖謀已久的底牌,也是巾幗書院看重的女學子,如何能輕易送出去。
難道吳王以為,有了巫山遺部的加入,這中原便是他的囊中之物?
除非吳王真的能打敗韓氏王朝,北伐成功,否則,大可不必如此樂觀。
“吳王妃何必如此咄咄逼人,這風女預言皆是無稽之談,當初預言現世,也不見原宿將軍過問半句,這才是真英雄本色,難道吳王還沒有原宿將軍一半的胸襟,若是如此,便打消了問鼎中原的野心吧。”
話中之意,吳王妃來巾幗書院討要韓灼華,不但幫不到吳王,還是折損吳王的英偉形象,若吳王的江山,需要一個預言,一個弱女子保駕護航,他有何面目要這個天下?
說到底,巫山遺部之所以不能被稱為巫山軍,不就是因為沒了原宿將軍,也沒有了當初跟隨將軍出生入死的巫山親衛。
二十四年前的那一戰,原宿將軍為所有跟隨他的勢力,都保留了火種,唯獨巫山,戰死至最後一刻,從那時起,江湖上就沒有了巫山,更不會再有驚豔天下的巫山少主。
梅秀英以為,這次來巾幗書院討要韓灼華,又有陳靜姝陪同,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沒想到巾幗書院居然鐵了心護著韓灼華。
別忘了以現在吳王的身份權勢,應州府的世家嫡女,皆可隨意挑選,更遑論韓灼華這個寒門女子了。
看來韓灼華身上,有她們未曾發現的隱秘,正因如此,梅秀英更不願放過了。
“白夫子自然說的很有道理,可我只是一介婦人,所思所想,都是為了吳王,吳王自是雄韜偉略,可是我這小女子就難纏了,我想要的東西,哪怕是個死人,也是要抬進吳王府的。”
後宅之事,自然是她這個當家主母說了算,白夫子的激將,算是失敗了。
若是巾幗書院不願將活著的韓灼華送入吳王府,吳王妃不介意讓韓灼華變成死人,是死是活,端看韓灼華和巾幗書院的選擇。
白夫子沒想到她把話說道這份上,反倒激起了梅秀英的鬥志,這倒是她失策了,能平平安安退出巾幗書院的女學子,要麼有權、要麼有錢,梅秀英一介孤女,憑藉的卻是自己的努力,這一局白夫子輸得不冤。
既然吳王妃放了狠話,韓灼華的婚事,便只有吳王一個選擇。
“吳王妃都發話了,我本不該繼續推辭,可是韓灼華已經成了院長的入室弟子,她的婚事,必須等院長點頭,婚姻大事,本就是為了結兩姓之好,若是弄的反目成仇,不就得不償失了,今日還請吳王妃退一步,待院長回來,從長計議。”
巾幗書院的院長,可是為了吳王的南征大業,若是此時趁院長不在,強奪她愛徒,豈不是結下不死不休的仇怨。
當初那場烏龍,巾幗書院也算無辜,吳王胸襟坦蕩,若是能化干戈為玉帛,也是一場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