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贇剛從韓家回府,就遇上了等待他的顧文淵。
顧文淵畢竟是鄧贇從白鹿莊請回來的,二人天然便是盟友,自然走的近些,今日在府上見到,鄧贇也不意外就是了。
想想韓家那一地雞毛,鄧贇心情能好才怪了。
顧文淵向來是體貼之輩,今日卻沒有發現鄧贇的不尋常,只是急切的追問,鄧贇是否站在同意接受巫山軍遺部並厚待之那一派。
日前,常雪濟常將軍帶著巫山遺部投靠清遠軍,吳王歡喜之極,可是下面的將士們的態度卻完全相反。
巫山遺部說是遺部,實則勢力龐大繁複,裡面甚至包括不少高高在上的大勢力,當年的巫山軍可是比現在的韓氏王朝還厲害,人家不但佔據了整個南方,還有餘力北伐。
雖然最後失敗了,可是也保留了火種,巫山軍上下,可謂建制齊全,活脫脫另一個清遠軍。
兩個實力相當的勢力融合,伴隨著吳王勢力翻倍,無數新生的問題湧現而出。
原清遠軍的將軍他們看不到巫山遺部加入清遠軍的好處嗎?若都是如此沒有遠見,如何能在清遠軍佔據上位,他們這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隨著趙將軍高升為吳王,手下們的官職也水漲船高,從一介草莽、手下降臣走到今日位高權重、富貴榮華唾手可得的地步,自然是要保護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財富。
正因他們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艱難,才會更在乎自己的利益。
巫山遺部與常雪濟的加入,可謂是對他們既得集團地位的極大挑釁,這才湊成了所有武將都反對優待巫山遺部的局面。
可是鄧贇不同,他看中巫山遺部加入清遠軍後,對清遠軍整體勢力的拔高,自然是站在同意接收並多家優待那一邊的。
“是啊,我自然是贊成的,也不知那些同僚們到底是怎麼了,難道看不懂吳王也是欣然接受的態度,還與吳王唱反調,是怕吳王不早些殺雞儆猴嗎?”
鄧贇小小年紀,就坐到今日的地位,而且深受趙小將軍看重,已經很打眼了,可是他的聰明就這樣不遮不掩的放出來,如何能不四處樹敵。
清遠軍勢力越發強大,裡面的派系爭鬥開始初現端倪,若不早早有清醒的認識,以後怕是做不得馬革裹屍、反倒要死個不明不白啊。
顧文淵急到深處,反倒平靜了下來。
顧文淵讓下人端上來一盞小食,又拿來紙筆,寫了個‘合’字。
鄧贇看的莫名,卻很快反應過來,吃了一口小食,人一口可不就是個合字,猜出了顧文淵這個大才子的謎題,鄧贇自然是得意的。
顧文淵卻沒有誇獎鄧贇,而是指著大門,在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鄧贇反應更快,“先生是嫌棄我的大門太闊了嗎?”
連中兩題,沒想到顧文淵不樂反悲。
“君可知三國楊修?”
鄧贇滿頭霧水,只訥訥點頭,“楊修乃是三國第一聰明人,自是知道。剛剛先生提起的兩個謎團,也是楊修第一個猜中的。曹操往自家花園門上寫了個‘活’字,便是嫌棄門太闊了,曹操在酥餅上寫一口酥,便是一人一口酥,鄧贇雖是武將,這史書卻是必須要讀的。”
顧文淵嘆了口氣,“既然鄧將軍早知,太過聰明的人,用雞肋一言道破君王之心,是要被誅殺的,為何鄧將軍不知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