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姐提出新的《商法》,也是為了天下百姓謀福祉,而不是為了義姐自己的利益。二十四橋身後有不少開國文臣武將,哪怕將來新朝容不下二十四橋,也會多方顧忌。
將軍為何不允?”
周邕聽到這處,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為何原宿將軍總是習慣了與義姐唱反調,義姐需要的是原宿將軍無腦的支援嗎?
不是的,她只是希望原宿將軍能講一講道理,給她平等的待遇。
原宿將軍自己也許沒有發現,只要事關柳如是,原宿將軍就像是變了個人一樣,幼稚的用欺負這種手段,引起柳如是的關注。
可是義姐在這個亂世,只需要一個能、也願意守護她的男子,原宿將軍做了該做的,卻不願讓義姐知道,反倒將所有的保護,當做利益交換,這如何能讓義姐放心。
《商法》只是柳如是的一個嘗試,本也不需要原宿將軍直接答應,若不是原宿將軍自己追問,義姐怕是根本不會提起,可是這個道理,原宿將軍似乎完全不懂啊。
原宿苦笑,柳如是要的是一般的新《商法》嗎?她早就制定好了一部《商法》,需要的只是原宿一字不動的執行。
一個國家的法律是何等大事,涉及了國家安定、百姓福祉,哪裡能讓身為商人的柳如是一言以決。
“所以,將軍也不曾翻看,就直接否定了義姐的心血?”
周邕只覺得頭疼,他算是知道,這二人心中明明都有彼此,卻從未走近的原因。
柳如是因為早年遭遇,心性自保,疑心病重,當初與原宿的初次印象也不算好,這才讓柳如是從未想過主動。
而原宿將軍呢,早年出身富貴,後一力反元,一呼百應,天下景從,何等威風。這也造就了他唯我獨尊的性子,如何受得委屈。
柳如是待原宿將軍不冷不熱,原宿將軍自尊心重,更不會往前走出這一步了。
一個是猶豫理智,一個是驕傲自負,這樣的兩個人,似乎從始至終都不該有什麼交集,可是兩個人執拗的眼中心上只有對方,這般自苦,又能有什麼解決之道。
若是旁人的相助,能讓二人修成正果,當初十二重樓刺殺柳如是時,二人便在一處了,可惜,為了所謂的家國大義,為了他們身後無數的追隨者,一步步走到今日不可挽回的境地。
義姐多年心血,原宿將軍都不看一眼,就直接否決,自然得罪了義姐。
所以說,義姐還真有可能會不願隨明廣郎君過來,可是,若義姐知道巫山軍面臨的危機,真會不識大局?
周邕內心深處,還是更懷疑明廣郎君。
——
東萊,巫山軍駐地。
原宿召集了所有將士,此時巫山軍兵力已然減半,以六十萬人馬對抗元氏王朝一百五十萬兵卒。
“諸位皆是反元聯盟元老,都是信任我原宿,才站在了這裡。生死一戰,就在明日。聽我將令,月輪友軍,出列——”
“白鹿莊子弟,出列——”
“巾幗書院學子,出列——”
“世家後人,出列——”
原本,此時應該還有“二十四橋,出列——”,可惜,作為巫山軍半壁江山的將士們,已經於昨日離去,倒也不必強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