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橫山。
若收攬清遠,是趙軍第一次有了地盤,那打下九橫山,一切便都輕車熟路。
彭大最是不耐煩這些,卻對押送糧草之事,很是熱衷。
此時清遠正是最缺糧之時,作為押送糧草的主將,必然得到趙子璋極大看中。
趙均如何不知彭大小小心機,這本也是放在臺面上的,趙均不需這份討好,趙子璋那裡也少不了他的功績。
此時眼見著趙子璋麾下人才濟濟,彭大身為最早投入門下的將軍,著急也是應當。
“既如此,你便領了糧草,速速回清遠吧。”
收下趙均遞來的書信,彭大拍著胸脯保證,必然將糧草早早送回清遠。
吳曲源兩兄弟正好來見趙均,雙方都很是和氣的打了個招呼,卻很快收了敷衍。
彭大手中不過掌握了一個軍陣,這在趙軍中已然是中等水平,莫說劉大膽麾下都有好幾位,這位將軍當初可是打過吳家堡主意的,吳氏兄弟自問對他的態度還能更差些。
至於當初作為主謀的趙小將軍,戰場之上各憑本事,自然是趙小將軍更高一籌,他們輸的心服口服。
當然,他們對這位彭將軍,如此態度,最主要的原因當然不是這個。
“今日來見趙小將軍,想著再立一功,也算是我們兄弟二人的功業。”
趙均沒想到吳氏兄弟如此積極進取,這當然是趙均最樂意看到的。
“大抵能成氣候的,哪個勢力背後沒有世家的支援?中原神州南北,北方能說得上大勢力的,只有元氏王朝與韓氏王朝。
韓氏王朝佔了最大的先機,其背後除了白蓮會,亦有世家業火派下了重注。
元氏王朝背後乃是十二重樓,可惜十二重樓無善戰之將,這才與韓氏王朝對抗中陷入僵持。”
“南方勢力點點,說來最成氣候的也就兩處,一是錦州府的李氏王朝,另一處便是應州府的五位將軍。
李氏王朝地處西南,資訊不暢,卻也不可小覷,有傳聞其背後勢力乃是月輪,卻也不敢篤定。
應州府五位將軍,雖不如韓氏王朝佔盡先機,卻也比其他勢力,多了兩分眼見,早早佔了肥沃之地,進可攻退可守,成事不算運氣。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巾幗書院,怕是也只能站在其身後,為其使用。”
“敢問趙小將軍,我清遠一派,如何夾縫求生,終佔得最大的好處?”
趙均早不認為,能在此時有此遠見、識大之輩,如同春日韭菜,割之不絕,恰恰相反,能有此清晰認識,吳氏兄弟乃有大才。
這樣的大才之輩,可不是那麼容易心服口服的。
吳氏兄弟此舉,既是問策,也是獻計,端看趙均有幾個斤兩。
趙均爽快一笑,“吳先生既是來送功的,自然胸中早有丘壑,合著這是來還本將日前求教啊!”
當初趙均為主,吳氏兄弟為客,此時兩好合在一處,都成了主家,說話也隨意了幾分。
當初趙均問吳曲源,是否有德行,進而引出合力圍剿九橫山之義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