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中人人食得精米,烏堡民兵為何要為堡主而戰,而不為本將軍而戰?”
此乃陽謀,這烏堡民兵到了趙均手下,難道還以為能拿的回去。
普下百姓,最大不過吃喝二字,他們可沒有吳堡主的高瞻遠矚,都是刀頭舔血,哪處混的腹飽,哪處便是爺孃。
吳堡主正是看出大勢已去,才積極經營將來。
自知敗局,立刻掃了沮喪,投入新的爭鋒,吳堡主真英雄也!
“趙均兄弟的意思是,這吳堡主已然想要投了我們,此時自然處處賣力,不用我等費心,便可收繳烏堡民兵,九橫山指日可破啊!”
之前擔憂吳家堡實力太強,趙軍吃不下,此時卻慶幸吳氏兄弟能力出眾,為他們效鞍馬之力。
還有一處,趙均不曾與彭大言。
若趙軍拿下九橫山,之前九橫山勢大,卻只是一些烏合之眾,烏堡聚眾還能自保,可換了山頭,眾多烏堡便只有投降一途。
他們今日袖手旁觀,明日趙均拿下九橫山,他們便是待宰的羔羊,不但要供奉新主,怕是舊賬也要清算一二。
與其等待山窮水盡,不若佔得先機,早早在趙均處謀劃一個未來前程,這才是吳堡主真正聰明機變之處。
糧草危機立時可解,九橫山也成囊中之物,又意外得了兩位謀士,趙均心中自然得意。
若是兄長知了他此時所獲,必然欣喜。
“既是如此,我馬上去點糧草,調撥出大半送回清遠,清遠之危可解。”
那謀士李先生不過初初加入清遠,還因他之計謀,令清遠陷入缺糧危機,若他們早早送糧草回去,不正好打了那李先生的臉皮。
趙均攔下興奮的彭大,“若送糧草與清遠,便是將我等缺糧之困送與吳堡主眼下,此時好不容易獲得的優勢便廢了。待拿下九橫山,勝負已定,再送糧不遲。”
清遠缺糧,但還不至於等不了一時三刻,否則趙均帶千餘兵士在此,就不是圖謀壯大,而是直接以生死與九橫山相戰。
彭大連拍腦門,倒是他失了分寸。
軍中伙食極好,本也是做給外人看,如何他這個副將還上頭了?
以後必要與趙均兄弟多多學習,事事過問,方才有了保障。
……
吳堡主做事向來利索,不過三日,已然說服方圓數十烏堡,嗚嗚泱泱也算是拉起了三四萬人馬。
趙均本也不指望這些烏堡民兵能如他手下兵士好用,不過壯個威勢,沒想到吳堡主給了趙均不小驚喜。
他手下的民兵都是上好的陣兵胚子,只要趙均手中握有軍陣,他們立時可用。
這算是解了趙軍陣兵不足的窘迫。
一般基礎軍陣對擺陣兵士要求不高,三五個可,數十個也可,但若想使用威力較大的軍陣,兵士的數目便成了掣肘。
只有精煉的兵種,才能承載軍陣的力量,否則適得其反,強行擺出軍陣,也不過是抱薪救火。
軍陣不是個體的偉力,而是團體加成的奇蹟。
軍陣·星定不就是入陣兵士越多,加成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