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趙某要的只是這附近近千鄉勇?”
鄉勇若想在戰場派上用場,無論是操練還是實踐,都需不少人力物力,甚至是時間。
趙均可等不了這麼多。
他想要的是方圓幾百裡的烏堡們。
烏堡是鄉民抱團求生之計,每個烏堡都有訓練有素的民兵,甚至有堆積富裕的糧草。
只要能拿下一處烏堡,糧食問題立時可解。
到時候,近千鄉勇自有約束,鄉勇、民兵與趙軍兵士形成三角之勢,自然解了軍中反客為主之危。
一石二鳥,不外如是。
所以說,吳管家來了才是趙均這一計策的東風。
“可是,趙均兄弟怎麼篤定,吳管家這股東風一定會來?”
吳管家若不找事,以趙均在軍中立下的規矩,是不能擾民的,雖然彭大覺得,若是沒有這條規矩,他們直接掃了烏堡,哪來這麼多計較。
可卻也明白,軍規立下容易,堅守卻難。
趙軍如此英勇,軍規功不可沒,趙均作為軍規提議者,更是該以身作則,否則以後如何能統帥三軍。
只能說無底線之人可逞勇一時,卻不能逞強一世,趙均之舉乃是長遠謀劃,更高瞻遠矚。
“我軍現在何處紮營?九橫山附近,卻也是百姓安居之地。否則,九橫山也無來源,如何生存。”
“如今天下霍亂四起,無數流民流離失所,此時正是烏堡擴大之機。烏堡收斂難民成為奴隸,待明年春,開墾荒田,擴大糧食庫存,災年以糧換人,豐收之季便不缺人手,可多收穫糧草,以待荒年,如此迴圈往復,此乃烏堡擴張勢力之根本。”
“去歲黃河決堤,正是收人之際,為生存溫飽,良民不得不賣身為奴,若烏堡善待之,自可合理迴圈;可人性逐利,只要有一人心思不正,便有委屈,委屈不得宣洩,便成逃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之前逃奴無所向,不得不忍辱偷生,此時我軍正好成了明燈。”
人之所以謂之人,便是有脊骨,有氣性,若是失了血氣,人也不過行屍走肉,渾渾噩噩活著罷了。
這樣的人也不是上等的兵源,趙均既打算練出一支所向披靡、震懾天下的強兵,這兵源作為未來敲打的胚子,自然不可輕忽。
彭大恍然大悟,“這才是趙均兄弟大肆招兵的原因,只有將訊息送的足夠遠,哪怕是烏堡中意動之奴,原想忍氣吞聲,卻在有新的希望後,自有抉擇。”
烏堡若想繼續壯大,就絕不能眼睜睜看著逃奴離去,一方面是財產損失,另一方面便是不好開下先例,給了下奴一條出路。
這風氣若是殺不住,以後烏堡之糧買回的便不是奴隸,而是定時炸彈,到時候不過人財兩失。
所以,吳管事不論是否摸清了他們的底細,這一趟都不得不來。
“而且,若是這吳家堡與九橫山有舊,自然會用糧草請其出手,九橫山物大財豐,怎麼也不會傾巢而出對付我軍,這也是分兵之策,若能圍點打援,一次次削弱九橫山,那也是極好的。”
誰能想到,兵法中的圍點打援,能讓趙均用出個花來。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外如此。
說來九橫山不過是順帶的目標,若是吳家堡不曾勾結土匪,趙軍也無損傷。
吳家堡既然出了這個頭,那之後的主動權便落入趙均之手,烏堡之人才物,不過是垂死掙扎,囊中之物。
喜歡奇幻大明請大家收藏:()奇幻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