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符經他法力煉製,已是非凡,堪稱靈符,但這光頭大漢並非修道中人,自然不能運用出什麼玄妙道術來。
眼前這一道火符,落在三人的凡胎肉眼之中,只是黃紙一張。
然而在兇禽猛獸,乃至於精怪妖物眼中,則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
火焰氣息之盛,蘊藏著幾分陽神韻味,便是妖物也不敢擅動。
雖然用在鬥法上,沒有多少威能,但是驚走尋常惡類,綽綽有餘。但有利有弊,火符屬火,佩帶在身,容易引動五臟六腑之火,輕則性情暴躁,重則傷身。
就算是高掛樓房之上,隱約間,這出自於真人手中的符紙,也會稍微改變風水變化,偏向火焰燥氣,長久居於此處,未必有利。
正是因此,他這才交代了,要用木盒盛裝。
光頭大漢謹記在心,低聲道:“小的明白,不敢有違。”
清原微微點頭,他未有解釋,一來對於未經修行的凡人,也未必解釋得清楚;二來,眼前這人將他視若神仙,斷然不敢違背,也無須多費唇舌。
“你們三人,也算故人了。”
清原取出另取三道符紙,分別交與三人,說道:“這是護身之符,與先前火符不同,這符紙不能驚走妖怪,但能安心靜氣,穩重魂魄,常年佩帶在身,便可神清氣爽。”
說著,他掃了外頭一眼,察覺外頭仍有幾分動靜,並未理會,目光在廟中游走一圈,恍惚想起當年與古蒼借宿之時。
“有緣再見。”
三人只聽得這麼一句話,便見眼前仙長邁出一步,彷彿踏破虛空,消失不見。
一時寂靜下來。
三人面面相覷,半晌無言。
……
高空之上。
一道雲光,朝南方而去。
這次清原看出幾分端倪,也許南梁要有變化,只怕戰火要波及到源鏡城附近,才讓光頭大漢去傳信。
他言語留三分,也說明只是自身猜測,但話中之意,基本說得清楚,到時水源道長如何應對,便看水源道長自身了。
至於白繼業那邊,他通曉各方訊息,應是知曉此事,但也未必能如清原一樣,能推算出什麼東西來。
白繼業心在朝堂之上,若知道此事,或許會有應對,不知又要多出幾分變化。對此,清原略有猶疑,最終只是在信中,向水源道長提及了一聲。
畢竟水源道長乃是唐時欽天監的傳承,關於朝堂及氣運的看法,未必遜色於清原,其中干係利害,也看得明白。
對於源鏡城,以及源鏡城中的白繼業,是否要告知於他,如何告知於他,何時告知於他,便看水源道長的意思了。
“接下來便去景秀縣。”
清原想道:“取何清肉身,在栽種青蓮時,或能助益。”(未完待續。)
喜歡封仙請大家收藏:()封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