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至西漢初年,夜郎國成為了這裡最大的地方割據政權。
後輾轉多個朝代,一直到宋時,才定名為貴。
由於地屬西南高原地區,固山地居多,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面積都是山地和丘陵。
日常溫暖潮溼,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最冷不過四、五度,熱時也不過三十度左右。
可雖然冬暖夏涼,卻因為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呈現出多樣性的氣候。
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更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及“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這樣的描寫。
“咱們興義啊,是黔南與雲省交界的地方。氣候宜人,地勢西高東低,多植被,你們這個時候來,可真是來對了。”
聽到司機查師傅一番熱情洋溢的介紹,兩人這才對此地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這些雖然都是可以查到的資訊,但從當地人嘴裡講出來,卻又是另一番滋味了。
車子出了市區,行駛在寬闊的高速公路上,窗外的都市街景很快就轉換成了山區的地貌。
一個個聳立的山峰,從兩人眼前劃過,它們疏密有致,挺拔秀立。
而遠處,更有那映在晚霞中水墨畫般的連座峰叢,真是奇妙的風景。
“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地貌特徵,叫喀斯特地貌。不僅咱們這有,桂、滇、川、渝、湘、晉、甘、藏都有,要上億年才能形成,往山裡走還有更美的呢!”
聽到查師傅熱情的講解,更是讓人不禁心嚮往之。
兩人來的地方是位於黔省最西端的興義。
因為岱農在電話告訴兩人說,太仙遊的總壇就在這群山峻嶺的腹地之中。
這與榮嘉安在入世前的目的地不謀而合,據說巫聖道也是源於此。
他沒有猶豫,在給酒店的前臺給張好古留下口信後,便和卜小鑫離開了上浦。
下了火車後,兩人找了一部車,向著山裡進發。
別說四道之一的巫聖道,就連當地這個最大的宗門太仙遊,他們都毫無頭緒。
但臨行前,岱農給了他一個地址。
“你們到了興義後,先去這個地方落腳。”
“這是什麼地方?”
岱農故意賣了個關子:“去了你們就知道了。”
榮嘉安看著窗外,手裡攥著那個地址,心中若有所思。
他不知道此行自己還會遇到什麼樣的對手,但俗話講: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何況這裡還有他父親的資訊,就算是刀山火海,他也要闖一闖。
查師傅停止了介紹,車裡的氣氛頓時有些尷尬。
卜小鑫見他手裡捏著紙條,便有一搭無一搭地聊道:“我曾經在黑市見到過一顆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