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大海哈哈一笑:“呵~區別大了,你們老闆也是圖方便,雖然你們那裡的市場東西也不少,但一樣的東西,價格能差出不少呢!
你既然做了採購經理,就要了解進貨的各種渠道,這樣才能挑選到實惠的東西。
說多了你也不懂,明天去一趟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天還黑著,兩人就出了門。
榮大海告訴他,不管想買什麼集上都有,但一定要趁早,早上的黃金時間一過,好的東西就被人買走了,價格也漲上來了。
因為要買五金的原因,老榮經常會來這裡逛逛。
雖然不會來這麼早,但這裡的風俗他卻是知道的。
其實農村自古以來有趕集的習俗。
很久以前,人們進行物資交換時,只是隨地搭席叫賣,並沒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
經過演變,漸漸形成了一個定期的交換場所。
漢朝初年,陸賈和陳平這兩位著名政治家透過官府明令規定:
各村鎮每旬逢“三、六、九”或“一、四、七”或“二、五、八”為上集市進行物資交換日期,
集市上還設有公證人叫價評議。
這樣,就形成了原始的貿易市場雛形。
後來,人們就把上集進行物資交換,稱作趕集。
而趕集的形式也隨著時間,演化成為了像早市、夜市、菜市場等不同型別的市場集散地。
趕集不同於其他市場的是,它並非是固定存在的模式,只是定時開市的場所。
如今,大部分村鎮還保留有趕集的習俗,時間多為一、四、七。
榮大海父子倆來到楊莊集市時,天才矇矇亮。
這裡已經車挨車人擠人,一派繁榮景象。
剛進大門,就看到一排排的大車在各店鋪門口卸貨。
大車上裝的貨物很多,熟練的工人們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貨物卸了下來。
可這貨物剛被搬下來,身邊就圍上來各式各樣的人群開始搶購。
那些貨物就跟不要錢是的,一袋袋被抬走,只留下一地的空箱子和包裝袋。
過了這一幕搶購的小插曲,往裡走便是菜場,這裡同樣也是人潮如流。
酒肆所需要進的貨,這裡都有賣,而且品類繁多。
最主要的是價格確實要比市裡的市場要便宜一些。
榮嘉安並沒有買什麼,因為今天來,主要是為了解為主。
雖然只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的,但集市裡的各色商品卻讓他大開眼界。
沒想到還有這麼好的地方,如果以後都來這裡買,能夠給花姐剩下不少錢呢!
大致瞭解了各種價格後,榮嘉安便陪著榮大海買了一些五金,離開了楊莊集。
喜歡殤宗歲之四道八門十二宗請大家收藏:()殤宗歲之四道八門十二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