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鄔陽前幾天的事,可真是嚇得我心臟都不好了。”一見面,劉臺就開始大倒苦水,“你不知道,當時臺裡有些人,巴不得鄔陽出事,然後把《琅琊榜》撤了,好讓我難堪。”
“放心吧劉臺,我們這邊不會有事的。”
“沒事肯定是最好了,”劉臺心有餘悸道,“我還想再多幹幾年呢。對了,這次你們的劇又是什麼型別的?”
“仙俠,國風。”
“不會吧,你們難道有內部訊息?”
“什麼內部訊息?”
“真不知道?”劉臺搖了搖頭,道,“我肯定不信。上面前幾天下了檔案,倡議我們這些衛視要適當增加一些國風之類的元素。結果檔案還沒焐熱,你這邊早就開機拍攝這種題材了。要說你們沒有內部訊息,我可是真不信。”
徐珍妮笑著搖了搖頭:“肯定沒有什麼內部訊息,謝老他們都退休了,也不可能得到這些訊息。”
“你的意思是,你們是運氣好?還是有先見之明?”
徐珍妮想了想,肯定不是運氣了。
先見之明的話倒還說得過去。
但她又覺得,這件事不能用“先見之明”四個字來闡述。與其說是先見之明,不如說是鄔陽在引導這樣的風向。
但這話不能直說,說了會讓人覺得託大。
“還是運氣吧。”
“呵呵,你太謙虛了,”劉臺笑道,“那你告訴我,你們下一部劇準備拍什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我還真不知道。”
“打電話問鄔陽,現在就打。”
徐珍妮無奈,心道我們是來談這部劇的好不好,結果一個字沒說,就直接開始下一部了?
不過她還是撥通了鄔陽的電話,電話是袁翰接的,之後才轉給鄔陽。
讓她意外的是,鄔陽確實有了規劃。
“怎麼樣?”劉臺問,“什麼題材?”
“軍事。”
“什麼年代的?”
“抗張時期的。”
“哈哈,看看,看看,還說沒有訊息,”劉臺現在說什麼都不信了,“抗戰時期的軍事題材啊,這可是今年的必考題!”
徐珍妮:“不會吧?”
“新中國是哪一年成立的?”劉臺突然問。
“四九年。”
“那今年多少週年了?”
“六十九……”
徐珍妮突然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點,明年就是七十週年,是大慶。
那麼今年號召一下投資拍攝愛國主義題材的影視製作,也就不是什麼稀奇事了。
這一點徐珍妮可能過一段時間就能想到,但看來鄔陽是早就想到了。
而且,好像也解釋不清了。
解釋不清就不解釋吧,反正也不是什麼壞事。
“那劉臺,這一部仙劍你看……”
“要,怎麼不要?”劉臺笑道,“鄔陽的戲還是有質量保證的,不過具體也要等看過樣片才能談。”
“那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