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兩秒,一曲熱血豪邁的好漢歌演奏完畢,觀眾們已經被深深帶入了氣氛之中,有些人的腳脖子一直都沒有停下來過。
向來以詞擅長的大布,更是發出了來自內心的感嘆:“真沒想到,純音樂也能這麼好聽,這麼有感染力。”
“更讓我期待後面兩首了,”何超道,“特別期待紅樓。”
四大名著中,最受人推崇的毫無疑問是紅樓,雖然很多年輕人不喜歡,或者沒耐心看,或者是看不懂,但正是這種“曲高和寡”,彰顯出了它在文學界的特殊地位。
短暫的安靜中,鄔陽三人退下舞臺。
這一曲《紅樓序曲》沒有人單獨演奏樂器,也沒有人伴舞,只有現場的樂團跟和聲。
站在指揮台上的謝徵,此時也是加倍地集中了注意力。
他不知道自己這輩子,還有多少機會指揮一個這樣的樂團,來演奏這一曲他最喜歡的《紅樓序曲》。
也許還有很多次,但更大的可能,這是最後一次。
所以他要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全部傾注於這場演出。
輕盈的指揮棒輕輕舞動,古箏的聲音響起,轉而是一聲古琴低沉和鳴,為整首曲定下了無限惆悵的基調。
站在和聲部首席的林可薇,婉轉的聲音開始在現場每一寸空氣中流動。
為了這一段和聲,她在謝徵和指導下,幾乎沒有停止地整整練了兩天,嗓子都快啞了,但還是被謝徵嫌棄。
不是感情不夠,也不是節奏把握不好,而是她的聲線在謝徵看來,跟曲風相當的不符合。
謝徵的意思是,如果林可薇必須要參加,就只能把這一段單獨和聲改成群體和聲,讓專業的和聲部把她包夾在其中。
林可薇不願意,她太想唱這一段和聲了,那種悽美已經讓她無法掙脫。
但謝徵卻不給她面子,說不行就不行,誰來都沒有商量。
後來鄔陽見她一個人躲在旁邊抹眼淚,便耐心地教她怎麼改變自己的聲線,也就是所謂的變聲小技巧。
但這種技巧也不是那麼就容易掌握,她在鄔陽的指導下練了一天還是不行。
但她還是不願意放棄,一直拉著鄔陽練到半夜,最終才被謝徵認可。
回想起這幾天的辛苦,林可薇知道這個機會的來之不易,所以此時在和聲時感情的傾注更為濃郁。
看著她熟悉的臉,但卻又完全不同的聲音,所有人都有一種感覺。
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情緒瞬間又轉換為濃濃的惆悵。
這就是頂級作曲的魅力,幾個簡單的音符,就能將人的情緒帶入,並且深陷其中。
現場看過紅樓夢原著的人,腦中已經浮現出了林黛玉的判曲:枉凝眉。
悽美哀愁的和聲之後,古箏帶隊、絃樂合奏,一副大觀園美麗的畫卷突然在大家面前展開。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
但行處,鳥驚庭樹;
將到時,影度迴廊。
好一片風光迤邐、景色撩人。
但那一聲沉悶的鼓,卻又讓人感覺一絲惆悵之氣沉入了胸口,讓人把心都揪了起來。
似又有無數女子的身影,在紅花綠柳間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