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老了,南報也老了。
擁有著一大批金筆頭的南報,老了,不適應這個時代了,那些明明寫出來頂好文章的金筆頭,面臨養不起的尷尬境地。
“我們做app,也瞎了。”另一位三十餘歲的老總一仰頭喝掉酒:“我們是年輕的團隊,也做了轉型,往移動端發展。沒辦法,現在投放的廣告盈利以每年減少30的速度滑落,不改不行,會死的。可轉型哪那麼簡單啊,我告訴你,一篇微信上寫的什麼狗屎東西,什麼……哦,對《比爾蓋茨的十個建議》,轉發量一個億!我們都是內行,你說,比爾蓋茨說了什麼狗屁十個建議啊?胡謅嘛,可很多老百姓信這個啊,還有什麼楊瀾說給女人的多少多少句話,什麼驚天新聞,小叔子愛上自己的舅媽……你說說,哎,難啊!”
一片嘆息。
轉型是必然的,報業集團很多在轉型,可卻抓不住命脈,一家之力太過薄弱,如今app太多了,微博和公眾號,app這三個要養活一大家子,太難了。
可不轉呢?
如今各大報業早幾年前就沒閑錢來儲存新聞紙了。
這次新聞紙的提價,所造成的影響絕對是災難性的,而且會很快這種災難會很快地體現出來。
不樂觀地講,在未來的一兩個月,報紙可能會陷入用紙荒。
為什麼用紙慌?
貴了,造紙廠不是應該加大印刷嘛?
恰恰相反。
以都市報為例,如今的都市報比如新京報,早就是免費閱讀,在地鐵口就能拿,在黃金時期,因為這種模式能鎖定地鐵裡大量無聊候車的人群,所以廣告商十分青睞,為了提高客戶群,新京報加大印刷,報紙印刷廠燈火通明,開動所有機器,也很難保證新聞紙準時送往新京報。
如今,一旦提價,印越多虧越多……
報紙的印刷廠大部分印刷機都閑置起來,一片冷清。
那麼怎麼辦呢?
轉型走不通,價格又如此,改怎麼辦呢?
減版,減少新聞紙印刷的版面,減少內容,多加夾層跨版,也就是廣告……
報紙越來越瘦,廣告越來越多,受眾越來越少……
惡性迴圈,終有一死。
可沒有報業是願意死亡的,除了個別國家級報業,國家付錢養著,畢竟精品閱讀不能死,其他民辦報業只能自求多福,尋求新一輪的轉型,這一輪轉型註定會死去一大片報紙,也許會成長一大片新的媒體。
沒有人願意成為那個死去的報業,高冷晃了晃酒杯,在這個晚宴大廳裡,沒有任何一個大佬願意當那個失敗者。
他看到了商機。
如果說之前他只是嗅到了商機的話,新聞紙的提價則讓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商機,這商機跟軟體有關,跟新聞有關,跟在場的所有大佬有關。
這一次,高冷的網更宏大,他除了網普通老百姓,大佬們也進入了他漁網的捕捉範圍之內。
看了看時間,高冷快步走了出去,跟一諾軟體公司的沈諾約好了,晚宴的時候聊聊,沈總的級別進不來高冷這個晚宴大廳,他得走出去會面。
燈火輝煌下,高冷一步步走了出去,走向了他新佈局的世界,他不知道的是,他這一次佈局會驚動全球傳媒。
是的,全球傳媒的目光將第一次注視到高冷的身上,只是此時他還渾然不知,僅僅覺得這裡頭有商機,而已。
所謂機不旋踵,高冷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