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麼好片子少呢?
“不對,我發現現在港片、臺灣片的質量比我們更差啊,怎麼整個影視圈質量下降了?”老吊不明白了,他指了指那群投資的:“跟他們也沒關系啊,他們就負責投錢,這錢多了還能是壞事?”
“錢多了不是壞事,壞事就在於太多人想在這裡面撈錢了。”高冷冷笑一聲:“現在片子越來越難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如今的影片都是二道販子甚至三道販子。”
“什麼意思?”
“創作過了幾手的意思。”高冷細細解釋道。
以前的經典港片,在拍攝武俠劇的時候,會尊重原著,基本上原著怎麼寫就怎麼拍,編劇是形同虛設的,連臺詞也會按照文章內容來說,不會增減太多。
而如今的片子,在改編武俠劇的時候,多了一個崗位:編劇。這個編劇可就厲害了,能把小龍女和楊過在古墓中那種清清冷冷的情竇初開改成你濃我濃的情話綿綿。
這就叫二道販子,這個編劇就是二道販子。
改編其他人影視作品,然後再拍,是如今拍戲的常態了。這也是為什麼大量好看的小說改編之後,毀原著。
編劇會加入大量的個人創作,這些個人創作毀了原本的味道。
那什麼是三道販子呢?
三道販子,是在文學作品作者和編劇之後,又來的一個給作品加點料的人。這個人叫導演。如今演員要求加戲,並改動原本的臺詞已經不是一個秘密了,甚至如今的影視圈還有個風氣:只要是番位高些的大咖,在拍攝電影、電視劇的時候,是會有自己的編劇跟著一起進劇組。
這些編劇幹嘛呢?專門給自家演員加戲、改臺詞用的。
這年頭,如果大咖沒自己的進組編劇,就跟沒面子似的,都成了常態了。
你想啊,一部戲起碼有兩三個大咖吧?那就是兩三個大咖編劇,再加上原本的編劇,對了,還得堆一個喜歡現場創作的導演……
這麼一堆人擠出來的戲,能好看嗎?
“帝國這幾年還是有幾部好片子的,這些好片子都是尊重原著,或者說沒有文學作品,直接有知名編劇寫好了劇本,而導演也是最大可能地尊重原著而拍攝,這種作品一般就好看。”高冷說道補上一句:“要不然就是壓根沒劇本,但一切都是導演說了算,那個年代,演員聽導演的。”
“可這跟我們有什麼關系?”老吊說道:“我們是投資啊,我們管那麼多幹嗎,賺錢就行啊。”
“所以,我說我的目的跟他們不一樣。我的目的是拍好片,他們的目的是賺錢。”高冷拍了拍老吊的肩膀。
“不對啊老大。”老吊搖了搖頭:“你這話不對啊。你拍好片,但是不賺錢,那……撐不久啊!我覺得你還是跟歐洋一樣比較好,這理想不能當飯吃對不對?現在整個行業是這樣,你不能讓那些人把編劇撤了吧?你也不能讓明星把自己帶進場的編劇撤了吧?”
理想不能當飯吃。
更別說高冷根基很淺的情況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