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矛盾,電擊明明是違揹人權的、是慘絕人寰的,可在這裡卻似乎是合乎情理的,是唯一一根稻草。
“這電擊這麼狠,上次曝光了後,張教授有沒有嘗試過調低電擊的檔次來治療呢?我聽我家妹妹那慘叫,真的……”高冷試探道,邊說也佯裝梗嚥了起來。
如果電擊慘絕人寰,那麼調低一點呢?將痛苦減輕一點呢?
“試過,那些治療得差不多了的,已經和父母將心中的疙瘩都解開了,加上一年沒有玩遊戲了也不上癮了的那些人,不礙事。可是那些新來的……”家長無奈地揮了揮手:“別提了,調低了後,壓根不聽你的,都是被強迫來的,你說,沒點強硬手段,他能老老實實聽張教授的課?這課可不是一天兩天,一年的時間啊,天天聽,沒點強硬手段,管不住這一群的魔鬼啊!”
魔鬼,這個詞很重。
可放到這群人的身上,卻似乎真的不重。
電擊,僅僅是用來威懾,課程,才是用來治療。兩者相輔相成。
只是,這僅僅用來威懾的電擊,的確是個讓絕大多數的人無法接受的點,是一個容易引起全民攻擊的點。
網癮患者,究竟該如何治療?
這是一個矛盾、難解,卻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問題集中到了張教授電擊治療網癮的案子上,外媒的首先介入不足為奇,外媒本來就一直詬病帝國的人權,這是最好的把柄。
而國內的媒體一擁而上跟風也情有可原,畢竟,電擊本身太過殘忍。
可是,都這麼報道了,最後的問題誰來解決呢?全國這四千萬網癮患者的問題,解決了嗎?
所有媒體一邊倒地批鬥張教授,僅僅是得到了收視率、得到了廣告費,卻沒有真正解決網癮患者的問題。
引起討論,才能讓事情得到解決。
要引起討論,就得盡快地發布出去,將真相發布出去,不管是張教授的電擊,還得有張教授的真正治療效果以及這裡面重度網癮患者的真實情況,都得發布出去,緊跟在bv片面的報道之後,引起討論。
新聞記者的真正職責不僅僅是獲得關注,而是幫助國家解決問題,不是嗎?
可是……
高冷皺起了眉頭,臉上深深的憂慮擋也擋不住,他十分為難地抬頭看了看大禮堂,手握成了拳,緊緊地,藏到了褲子口袋裡。
小單……
你想好了曝光後你所要面對的一切嗎?你能承受嗎?高冷的眼圈兒竟有些紅了起來。他連簡小單接受電擊都沒有這麼心悸。
如果說接受電擊,是一個臥底記者應該要承受的,高冷理智對待的話,那麼這案子曝光後要面臨的,並不是每一個記者都能承受的。
這個曝光,不同於高冷的腐肉案的曝光,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