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註定是個例外,耶律大石把軍隊分成四組,第一組四千人馬居中,第二組三千人馬居右,第三組三千人馬居左,剩下的兵馬壓陣。
一萬鐵林軍可不是一萬人馬,其實是兩萬人馬,真正作戰的是一萬人馬,後面還要一萬輔兵。這一次,耶律大石把輔兵全部留在後面,準備在最後給敵人雷霆一擊。
种師中還是按部就班地排出大陣,一萬弓弩手在最前沿,後面是長槍,長矛。大軍形成三個巨大的方陣,中央四萬大軍壓陣,左右各三萬兵馬,略微突前,呈反品字狀,遠遠看上去,好像是一個張牙舞爪的螃蟹一樣十分的威武。
大陣擺起來之後,种師中就開始等著遼軍進攻了,他知道只要是能夠挺過遼國騎兵的衝擊之後,雙方就會陷入混戰之中,強大西軍的戰鬥力也就會得到最大的發揮,死死地糾纏住這支騎兵,利用人數打得優勢來獵殺敵人。
遼軍壓根沒有出兵的意思,甚至鐵林軍壓根沒有身著重甲,只是在靜靜地等待。
對方在幹什麼呢,為什麼不出兵?种師中一時間摸不清楚敵饒套路,他就以為遼軍是故作迷障,想要引誘自己大軍衝擊騎兵陣營。一旦步兵離開了大陣的多兵種配合,面對騎兵就沒有了優勢,會相當的被動,一上來就會吃虧。
空的寒風開始逐漸猛烈起來,陰雲密佈的空開始飄落雪花,身著單薄的宋軍在寒風中開始發抖,甚至都快要握不住兵器了。
主動出擊還是等待,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种師中選擇寥待,他不敢主動出擊,不敢放棄大陣的優勢,只能等待。
如果這個時候蔣忠率軍的話,這個傢伙一定會派一直精兵衝擊遼軍的軍陣,進而和對方糾纏到一起,利用人數的優勢來和對方死戰。可惜,現在掌軍的是極度保守的种師中,只會等著遼國騎兵來進攻。
漫飛雪中,鐵林軍穿好了盔甲,做好了最後的戰鬥準備。隨著耶律大石的一聲令下,強大的鐵林軍猶如一團氣吞山河的黑色巨獸快速的撲向宋軍大陣。
鋼鐵巨獸撲面而來,宋軍士兵有種莫名其妙的恐懼,以往對陣過騎兵,可是像這樣武裝到牙齒的騎兵,卻是第一次遭遇,再加上漫飛雪,很多宋軍士兵內心戰意消去,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恐慌。
西軍紀律嚴明,戰鬥力在大宋朝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儘管很多士兵出現恐慌,但是大陣依舊巋然不動。
看到騎兵越來越接近了,都統劉琦就做好了戰鬥準備,開始估算距離,在騎兵距離兩百五十步左右的時候,他就下令射擊。
首當其衝的是神臂弩,一排排的弩箭飛出,密密麻麻的射到鐵林軍身上,可惜的是不僅沒有造成傷亡,而且壓根沒有延緩進攻速度。這下子劉琦就有點慌亂了,於是就下令第二輪發射,這已經到了神臂弩必殺的區域了,可惜一萬隻弩箭造成的殺傷不過幾十人。
“弓箭手後撤,長矛兵壓上。”眼見神臂弩都無法給敵人帶去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劉琦只能選擇讓弓箭手後側,要知道一旦交織到一起,弓箭手會被騎兵無情的殺戮。
一排排的長矛兵走向前,可是雙方還沒有交織到一起,鐵林軍就停止了衝刺,進而開始射殺長矛兵。
“無恥。”看到遼軍射殺長矛兵,劉琦大怒,下令長矛兵快速出擊,力爭和遼軍交織到一起。
無恥,無恥的事情還在後面,當長矛兵列隊殺出來的時候,鐵林軍竟然選擇了後撤,一邊後撤,一邊朝長矛兵射箭,一排排的宋軍被射殺,屍體一排排的倒下。
長矛兵最大的缺點暴漏了出來,自我保護能力差,無法躲避箭矢,行動速度緩慢,面對鐵林軍的射殺,應變不足,簡直成了活靶子,很難組織起來有效的防禦。
眼看長矛兵一排排的倒下,劉琦下令長矛兵後撤,盾刀兵頂上去,用盾牌擋住箭矢,傷亡迅速減少很多,很快就穩住了陣腳。
當盾刀兵衝在最前列的時候,鐵林軍變換成攻擊陣型,瘋狂地衝擊過去。
戰馬前蹄高高躍起,狠狠地踏在盾牌上,盾刀兵頓時就倒地一大片,陣型頓時就混亂起來。步兵對戰騎兵,一旦陣型混亂,那就預示著無法對抗騎兵,下一步就是被無情的掠殺。
眼見盾刀兵陣型大亂,劉琦急忙指揮長矛兵迎戰,兩支部隊終於碰撞到一起。長矛狠狠地刺過去,可惜撞在鐵林軍堅硬的鐵甲上,絲毫沒有殺傷力,迎來的是鐵林軍殘忍的殺戮。
鐵林軍的陣型一直很完整,分成無數的組,每個組五個騎兵,他們五個協同作戰,在獵殺宋軍的同時,相互保護,使得宋軍很難對其構成威脅。
長矛兵很難對武裝到牙齒的鐵林軍造成傷害,只不過是延緩對方進攻而已,相反盾刀兵倒是有一定的威脅,鋼刀偶爾能夠斬斷馬腿。當馬腿被斬斷之後,鐵林軍連人帶馬都會倒下,頓時就會砸到一片宋軍。
鐵林軍衝擊的過程中並沒有利用速度殺進陣中,而是衝擊進去之後迅速殺出來,好像進入無人之境似的,每次的進進出出,都會有無數宋軍倒下。這壓根就不像是一場對決,而是一場鐵林軍對宋軍的碾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坐鎮後方的种師道看出來了前軍的麻煩,壓根就困不住遼兵,只能任由這群騎兵肆無忌憚地衝擊大陣,這樣下去只能被無情的殺戮,很難對敵人構成威脅。
“全軍壓上,包圍敵人。”
隨著种師中一聲令下,十萬大軍開始朝鐵林軍壓了過去,企圖包圍這支四千饒鐵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