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君圭跟君簡帛一直以師徒相稱,但其實君圭是君簡帛和楊晴柔撫養長大的。
當年君簡帛下班從京劇院走出來的時候,一眼看到了一個紅色的襁褓,走近一看,竟然是個幾個月大的小孩。那個時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雖然孩子身上抱著小棉被,但是也被凍得臉白嘴青。
孩子被放在了京劇院的門口,若是他再晚上半個小時,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君圭這個人都不一定呢。然而令他感到驚奇的是,這個小孩竟然不哭不鬧,睜著烏溜溜的眼睛一動不動地望著天空,被抱回家之後也沒有哭鬧過,他跟妻子還曾一度懷疑這個小孩是因為有什麼缺陷才被人遺棄的。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君簡帛才發現,這孩子簡直就是為京劇而生的。無論是嗓音條件,還是扮相,都是個極佳的苗子,更難的是孩子肯下苦功夫,從來不會喊累。
“我得去再做兩個菜,君圭一個人在外面一定沒有好好吃飯。”楊晴柔坐了一會就坐不住了,起身又往廚房走去。畢竟是自己養大的孩子,楊晴柔對於君圭還是很瞭解的,平時看在自己辛苦下廚的份上,即使沒有胃口君圭也會努力多吃一點,但是一個人在外面,肯定不會那麼準時吃飯的。
君簡帛微博也不刷了,厚著臉皮蹭到了廚房裡,“要不再做個紅燒肉唄,肉才能給小君子補補。”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小心思,紅燒肉君圭又不愛吃。”楊晴柔手上的動作沒有停下來,一個眼神都沒有給君簡帛,君圭平日裡幾乎不沾點葷,還經常被君禹嘲笑是和尚。
“他敢不吃我就打他。”
說話間,兩人聽到了門口傳來鑰匙轉動的聲音,這個時候不用看都知道是君圭回來了。至於他們自己的親生兒子君禹,忙起來恨不得變成空中飛人,根本不會像君圭這樣,每週六一定會回來看望他們。
“小君子,來跟你師娘說說,中午多做個紅燒肉哩。”君簡帛還沒等君圭開口問候,立馬拉著君圭說道。
“師父。”君圭一看師父活力四射的樣子,就知道這一週師父應該是過得不錯了。換好鞋子之後,君圭一邊走到廚房,一邊擼起自己的袖子,走到楊晴柔身邊接過她正在洗的蘆筍。“師娘。”
“唉。”楊晴柔輕輕拍了拍君圭的小臂,“不用忙活了,出去跟你師父聊聊天吧。”
“嗯。”雖然君圭嘴裡應下,但還是堅定不移地幫楊晴柔將蘆筍洗好,切好備用。至於接下來的步驟,就不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了。
走出客廳還沒有坐下,君圭就被君簡帛一聲吆喝喊到了書房,書房內擺著整齊的文房四寶,一張宣紙鋪在了桌子中間。
“寫兩個字來看看。”君簡帛指了指桌面。
君圭點點頭,緩緩走到桌子後面坐下,挑了一支筆,提起一口氣,醞釀起來。
著君圭最後寫出來的成品,君簡帛就能夠肯定,君圭並沒有受網上事情的影響,心境一如既往的靜,淨。
這是君圭最大的優勢,卻又是最大的短板。比起許多年輕人,君圭的心境讓他可以沉下心來,自然能夠取得同齡人難以企及的成就;然而年輕人缺少一份沖勁,又不全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有時候瘋狂,就是天才跟普通人之間的一線之隔。
當看到君圭在舞臺上亮相的時候,君簡帛就有一種感覺,君圭是為京劇而生,或許他能夠超越自己的師父,再現京劇盛世,成為一代京劇大師。
事實證明,君圭一直做得很好,紮實的功底讓他們一群老家夥都贊不絕口,但是還是少了點什麼……
君圭自然不知道師父此刻心中的百轉千回,只是一抬頭就看到了師父有些複雜的眼神,似乎是欣慰,又像是遺憾。
“好了好了,吃飯吃飯。”君簡帛收回眼神,搖頭晃腦走出了書房。他也知道是自己責備求全了,不能要求一個人既有沉穩的性子,又有不顧一切的狂性吧。
君圭一頭霧水地看著君簡帛走出去,雖然他從小跟師父生活在一起,但是說實話他真的沒有真正想明白過,師父的腦海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作者有話要說: 越堯:君師父不需要兒媳婦【氣成河豚.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