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遷徙開始的日子已經確定了。
而讓王昊開心的是,在大遷徙日子定下來的前十天,木匠終於將大型火箭給研製出來了。
大型火箭的箭桿是用黑鐵木製成的。而箭頭,依然是金屬箭頭,主要是因為金屬箭頭比較鋒利,能夠輕易的穿透敵人的防禦。
這種大型火箭,經過測試,有三米長,十五斤重,平射的射程會超過三千五百米,但是朝天直射的話,射擊距離則無法統計。不過保守估計,一千五百米以內,都能穿透高階生物的防禦。
這種加大型的火箭,是木匠獨立設計出來的。
在最開始的時候,如果火藥填塞過多的話,裝填火藥的竹管就會發生爆炸。
但如果火藥過少的話,箭桿又太重,就只能帶著箭桿飛出十幾二十幾米遠。
後來確定火藥的最大劑量後,木匠想了個辦法,那就是在箭桿上,呈三足鼎立的形態綁了三根用以推進的火藥管。
而三根火藥,點火的時候,是會同時産生推力的。
試驗的結果是喜人的,三根火藥管所産生的推力,並非是一加一再加一等於三的結果。
它的威力,是數倍數倍的往上疊加的。
那次試射,大火箭一次足足飛出去了四五百米。
看到這種方法起效後,木匠的思路就被開啟了。
一根火藥管完成不了的事情,自己完全可以用三根。
那麼三根火藥管所不能達到的目標,是不是說自己用六根,甚至九根就能完成了呢。
隨後,木匠又嘗試了在箭桿上面綁六根甚至九根火藥管。
只不過,火藥管的數量增加後,它的重量,還有體積也都增加了。自然而然的,它所受到的風阻也就成倍的增加了。
接下來的試射,六根或者九根火藥管所射擊的距離,還不如三根火藥管呢。
一籌莫展的木匠數次射擊的結果都是這樣的,後來得知了這個訊息的王昊,根據地球上那飛往外太空的火箭多次點火的經驗提點了一句,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將點火的次數分為兩次或者三次。
箭桿上綁著三排火藥管子。
最開始點火的,是最底下的三根火藥管子。
等到這三根管子中的火藥燃燒完後,就會將引線點燃,然後自行脫落,減少重量。
這時,綁在火箭中間的三根火藥管子就會被點燃,繼續為火箭提供前進的動力。
以此類推,等到中間的三根火藥管子燒完後,最頂端的三根火藥管子就會被點燃。
聽了王昊提點的木匠如同醍醐灌頂一般,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測試,終於製作出來了能夠飛行數千米的火箭。
並且經過測試,木匠發現,當火箭上面的火藥管子為九根三層的時候,飛行的距離最遠。
如果是六根的話,火箭動力不足,只能平飛出去千米。
而火藥管子的數量如果超過九根,達到十二根的話,那火箭的重量就會太沉,最後射擊的距離,還不足九根火箭所射擊的距離。
既然大型火箭研製成功,那接下來就是批次生産,投入使用了。
大型的火箭車,因為體型的原因,並不能像小型火箭車一樣,一次發射四百枚火箭。它暫時被設定為發射四十根火箭。
在大遷徙開始之前,十輛大型火箭車,外加上八百根火箭被木匠趕制了出來。
這也是因為那六十多個村子的木棚被製作完成,華城的木工騰出手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