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息時間後,郭雲珂腦海裡的思路漸漸清晰,他把外界的變化向渡厄和尚說了個大概,至於他比較清楚的事情,則說得比較詳細。
在聽到郭雲珂說就醫難、就醫貴的時候和尚緊皺眉頭,在聽到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快一點就餓不死時他嘴角輕笑,在聽到官員因貪汙落馬時他搖頭嘆氣,等等等等。
時間就這樣在一人說一人聽的情況下過去了個把小時,這期間老和尚變臉之豐富快趕上了川劇變臉。
這讓郭雲珂心底給這個千年前的人物打上了個標籤。
這是個關注普通民生的人物,擁有慈悲心腸,心念眾生。
“這個時代有好也有壞。
在我們那個時候,醫館的門口掛著的是【寧可塌上藥生蟲,但願世間庶寡疾】,【但願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而不是你口中的消費多少錢送雞蛋,歡迎下次光臨。
都說醫者仁心,現代醫生的這顆仁心,已經被金錢腐蝕了。
老和尚聽完郭雲珂的話後開始發表他的感慨,說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直搖頭。
“人人都能吃飽飯,再無飢餓之災,這放在我們那個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你口中的的那位袁公活人無數,功德無量,是當代聖人啊。
和尚我要是有朝一日能出去必要見見這位活著的聖人。”
老和尚說到袁公的時候露出小迷弟般的表情,這幅樣子,看的郭雲珂一愣及不解。
他雖說小時候有過餓肚子的體驗,但是他沒見識過餓殍千里,沒見識過易子而食,沒見識過吃觀音土被撐死的慘狀。
所以有點不解。
老和尚看出他的疑慮,淡淡道:“骨肉相食,餓莩滿野,行數十里不聞人聲。
你是否覺得太過誇張?我告訴你,這並不誇張。
父子夫婦相剖啖,十室九空無人聲,這在饑荒年代屢見不鮮。
饑荒之時,我曾經過的一座城池,米市根本買不到糧食,吃完了野草吃樹皮,樹皮也快吃完了怎麼辦呢?
將石頭磨成粉摻在樹皮中食用,石粉吃了必死無疑,但是為了減輕哪怕一絲絲飢餓感還是有無數人這麼做了。
而一些孩童或者獨行的人一旦出了城便不見蹤影,生死不知。
蔬糠既竭,繼以草木,面麻根、蕨根、棕梧、批把諸樹皮掘剝殆盡,那一年的饑荒從冬到次年春,或舉家悄斃。
最後發展到親人去世之後連哭都不敢哭,因為哭聲會引來餓紅眼的饑民搶食屍體。
初春的時候,朝廷終於撥來了救災糧食,我曾見許多身處壯年之齡的饑民竟會因為排隊領賑濟糧的動作而累死。
足以見得他們已經油盡燈枯,全憑一口活命的信念維持。
這些饑民一旦倒地便被吃慣了屍肉的兇悍惡犬撲食,即便你仍還有一絲氣息。
如果你經歷過那樣的世道,見過那人間煉獄般的場景便可知糧食之金貴,便可知為何我稱呼袁公為當世聖人。”
老和尚說到這裡,似乎勾起了久違的記憶,臉色沉痛。
“饑荒之後,便是更加可怕的餓殍鬼現身人間,這種鬼物,萬物皆食,同類相殘。
人吃沒了就吃同類,就如養蠱一般,最終出了一尊餓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