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朕在這十五張卷子之中,混進了三張女官的答卷。”
隆熙元年的正月十五, 新登位的皇帝李重俊在大明宮中賜宴在京的宗室及五品以上的官員。
他已在新年封筆之前,早早地頒下諭令,要求除長安、洛陽的五品之家居國喪外, 百姓婚喪嫁娶如故。
因此百姓之家歡慶鼓舞, 慶賀新年,大明宮中卻是一派冷清景象。只有宮女們居住的野狐落裡才有點歡慶的味道。
如今元宵賜宴,無疑是皇帝宣佈自己已經除服,也準許這些宗室和高官們歡慶起來。
因而前來赴宴的宗室和官員們人人臉上一片喜氣,打招呼時都帶著笑容。有人恭賀剛剛回朝的宋璟重掌禦史臺, 有人與新任宰相的張孝嵩玩笑,還有人圍在宰相蕭至忠身邊恭維不停。
郭元振在一片人群之中找到了洛北。這位功勳卓著的大唐軍神正半抱著手臂,立在廊下看雪。
他大概是有意擺出這幅生人勿近的樣子, 一身威壓毫不收斂,惹得那些有意上前與他閑聊的王公大臣們紛紛避退三步之外。
“你也不怕他們聯起手來參奏你。”郭元振與他玩笑道。
洛北迴過頭瞥了他一眼,半開玩笑半認真地道:“我如今兼任雍州長史, 節制京城內外一切兵馬。恐怕陛下是不會希望我和這些宗室、宰相們走得太近的。”
郭元振笑了:“我聽聞你向陛下請命永鎮西域。急流勇退, 明哲保身……你比我們這些人要強得多啊。”
“我只是厭倦了長安的生活。”洛北輕輕嘆了口氣:“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那裡才是我的家鄉。”
“安定西域, 不是一日之功。有你鎮在那裡,是件好事。”郭元振笑了, “論知人知事,論算無遺策,我不如你。”
洛北已經猜到他這位老上級前來的緣由:“郭相公要同我解釋當時臨陣換帥之事嗎?”
郭元振似乎沒想到他會直接點出來, 聞言只是張口,幾度說不出來話, 片刻才道:“我知道你不會班師,可我不能坐視你一個人就將大唐西陲掃蕩一淨,到了那個時候……”
郭元振輕輕一笑,沒有繼續說下去,如今李重俊順利登基,洛北節制內外軍事,再說別的話已經沒有意義了。他輕輕吸了口微寒的冷風:
“我已經自請辭去兵部尚書職務,前往幽州擔任幽州都督及安東都護。”
幽州都督及安東都護便是管理契丹、奚族及高句麗滅亡後的遼東駐地的軍政長官。
契丹人和奚人皆出身漁獵,驍勇善戰,自萬歲通天元年起兵反唐以來,一直是降而複叛,叛而複降。不光唐廷對他們頗為忌憚,就連于都斤山的突厥大汗也不得不分出兵馬來看管他們。洛北的摯友闕特勤便是以鎮壓契丹和奚人的叛亂的戰功收攏突厥人心的。
“後來我在長安,常常想起你在碎葉同我和解琬說的話。大唐在西域崩潰於令曾祖被殺之時,在遼東則崩潰於萬歲通天元年的營州之亂。”
郭元振輕輕呼了口氣,霧氣在他面前結成一片白霜:
“大唐崩潰只需一朝一夕,要重建起來卻很難。但我決定去試一試……就像我們在涼州,你在安西那樣試一試。”
郭元振言下之意,便是要重建大唐在北方的秩序——此等宏願何其偉大,但又有何其之多的困難險阻?
“當年武後愛將王孝傑複開西域,天下響動,可他也最終兵敗東硤石谷。大帥,你可要……”洛北忍不住開口勸道。
郭元振有點費力拍了拍他的肩——不知從何時起,他已經需要仰望這個曾經走投無路的少年人了:
“洛北,難道我離開了你,就不會打仗了嗎?再說了,大唐在那個地方所面對的問題,又豈是一場兩場勝仗就能解決得了的?”
他說這話時自有一種驕矜在身,那是這位“智勝吐蕃”、“大治涼州”、“穩定西域”的宰相應有的自豪。
洛北見他堅持,也不好再勸,只是輕輕點頭。
“陛下賜宴的好時候,這麼嚴肅做什麼?”郭元振道,“以宰相頭銜出外鎮邊,正是盡情顯擺的時候,我都想好了,找我那些舞文弄墨的文壇朋友,寫它個十來篇送行詩,一路傳唱。說不準,我在北邊也能弄出個‘雪夜破牙帳’的佳話來。”
他說到這裡,終於哈哈大笑,背手向著燈火絢爛之處走去。
洛北望著他的背影,只得笑著搖了搖頭,跟在他身後去參加宮宴了。
宮宴之上,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是最耀眼的兩個人。李重俊大方地恩賞給他們萬戶的封邑和各種恩賞,還任命李旦擔任宗正令,總領宗室。
除卻給姑姑和叔叔的各種賞賜之外,李重俊還當場宣佈,要冊立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簡為節郡王、相王之子臨淄王李隆基為趙王,實封三百戶。
李旦慌忙推辭:“小兒隆基屠戮無辜,殺孽太重,我已命他閉門思過。陛下降旨恩賞,實在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