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要是搶的比買的容易,天下也就沒有人會付錢了。
“古語所說的‘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是真的。”
洛北聽得出來,王翰這句話化用了孔子《春秋》的句子,面上卻只微微一笑:“哦?這話是怎麼說的?”
王翰找了塊稍平整些的岩石,坐在山上望著下頭的草原:“所謂‘禮儀’,不過是為人處世的規範。今天我在鳴沙縣衙,已有突厥牧民拿著自家種的糧食,來縣衙答謝你的恩情。他們的子孫會和漢人一樣,種地、讀書、知禮,如此幾代,他們和我們漢人有什麼不同?”
他望了一眼洛北,見洛北沒有答話的意思,便自顧自地說了下去:“可做成這樣的事情很不容易。要有太宗文皇帝那樣的胸懷,還有如你我這樣腳踏實地的人。一步一步,篳路藍縷,方能功成。我猜想,昔年太宗皇帝削平天下,設立羈縻州統治這些胡人時,想的應當也和我今日差不多吧?”
王翰說著說著,語調低沉下來,似乎正在沉思:“可是時至今日,各族叛亂,邊塞依舊動蕩頻頻,不得安寧,這又是為什麼?”
洛北笑了:“你是想問我,為什麼他們不僅能降而複叛,還能裹挾當地民眾一起遷往草原?還是為什麼邊塞戰事不寧?”
王翰睜大了眼睛望著洛北:“這兩個問題有什麼不同嗎?”
“第一個問題,我曾經也想過。”洛北幹脆也坐到他旁邊,金雕從他們頭上掠過,去追逐草海裡一隻載沉載浮的兔子:“在鳴沙,你看到了從草原投奔來的牧民。在草原上,我也見過來草原逃難的農民。我曾經問過他們,草原苦寒,為什麼你們不肯回去呢?”
“他們回答我說:‘中原難過,不如草原自在好過。’”
王翰的臉剎那間紅了,他明白,這就是孔子說的“苛政猛於虎”。
洛北笑了笑:“我在草原上放過牧,知道牧民們過的是什麼樣子的日子。照看土地的農民,尚有農忙和農閑的分別。照看牲口,那是一日都沒有休息的。要是遇到天災,農民們有些積攢的種糧可以拿出來吃,還可以等待朝廷的救濟。但牧民們分散各方,連哭聲也不會被人聽見。”
王翰深深地望著他,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洛北頓了頓,面上依舊是一派春風化雨的笑容:“可這樣的辛苦換來的是什麼?是種地的農民,十五畝地就可以養活一個人,但放牧的牧民,要一千畝地才能養活一個人。更不要說,許多生活必需的東西,譬如鹽巴,草原上是從來不産的。”
王翰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說這樣的話,他沉默片刻,忍不住站起了身:“洛北,你的意思是.......這些人本質是為了吃飯才和我們打仗?那這戰爭豈不是永無休止,沒有盡頭嗎?”
洛北忍不住笑了:“王翰兄,要獲取物資,不止戰爭這麼一個途徑。除了打仗,還有貿易嘛。”
王翰出身豪富之家,經他這麼一點,立馬反應過來:“不錯,不錯。草原上不産稻米、鹽巴、茶葉、絲綢等物,中原地區也極少有人成群成群地養牛羊……可是,當年太宗皇帝設立羈縻州之後,這些牧民便可自由地出入城市,買賣貨物。但他們還是造反了。”
“若說突厥暴動複國是忘不掉昔日榮光,吐蕃連連犯邊,是要吞併同宗同源的吐谷渾。可就連契丹這樣的部族,都起兵造反,要知道,他們可曾經是突厥人的奴隸,是大唐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吃飯’就可以概括的事情。”
見王翰難得把才思用在世俗經濟上,洛北也幾句:“所以這一切遠沒有我們說得這樣簡單。要長久地統治他們,同化他們,是有條件的。一個是軍事,一個是符合實情,還有一個,就是要把人當人看。”
王翰本來理順的思路被他這麼一說,差點是越來越糊塗:“洛公子,還要我求你不成嗎?你能否說得再明白些?”
“所謂足夠的軍事力量,便是要威懾住他們不敢隨意動刀兵。說得粗淺些:要是搶的比買的容易,天下也就沒有人會付錢了。”
這話糙理不糙的話一說出來,王翰就忍不住笑了:“不錯,不錯。那實情二字指的又是什麼?”
“實情便是要符合當地的現實情況。草原的貧瘠之地種不了糧米,牧民的生活就很難像農民一樣被固定在一處,他們要趕著牛羊四處尋找牧場,才能生存。所以生搬硬套中原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我想,昔年太宗皇帝設立羈縻都督府的初衷大抵如此。”
王翰點了點頭:“太宗皇帝高瞻遠矚,確非常人所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