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九曲之事的火,終於燒到了武三思頭上。
大朝會的不了了之沒有平息輿論,而是將輿論徹底引爆。長安城的酒肆茶館,岸邊橋上,到處都是議論聲:
有人說張柬之老成謀國,以百姓之心為心。也有人說張柬之迂腐,不懂軍事。
有人說魏元忠仗義敢言,能安邦定國。也有人說魏元忠殿前失禮,以勢壓人。
有人說唐休璟能徵善戰,不忘袍澤,也有人說唐休璟不顧民生,專好邊功。
有人說洛北心懷大義,能言善辯,也有人說他沽名釣譽,自邀直名。
不過長安百姓對武三思倒是眾口一詞,愣是一個好字都沒有。人們紛紛說他怯懦畏戰,說他諂媚皇帝,甚至有人說他殘害禁軍和舉子,是收受了吐蕃的好處。
“可見武三思這些年算是民心盡失。”洛北把一疊張貼拿給褚沅看,“這些日子,長安街頭滿是指摘他收受吐蕃賄賂的張貼。”
他們正在曲江池上的一葉小舟上,春日正好,照得湖水碧波萬頃,波光粼粼。褚沅拿手向她兄長那邊微微潑起起一點湖水:“阿兄這話當真?”
洛北知道她心思洞明,也不願對自己的血親說謊,但笑不語:
張柬之費了那麼大的勁兒把他塞進兵部,又推薦他做太子屬官,除了栽培他之外,當然還有另外的一層目的。
魏元忠是聖上的舊部,太子又是新入朝堂的力量。洛北和他們搭上了關系,就成了朝堂上較為中立的一派。他可以利用這層掩護,找機會出手扳倒武三思。
褚沅見他笑得神秘莫測,知道他必然參與此事,也不多問:“今日我在禦前當值,幫著處理了一些關於此事的奏摺,大部分都是在外的統兵邊將的,他們倒是眾口一詞,都要求國家勿以九曲之地為公主湯沐。”
洛北點了點頭:“這一次要是讓聖上和武三思得逞,就意味著之後每一次戰爭的勝利都可能因為敵國的請和而化為烏有。這些人每天在邊塞出生入死,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薛訥、張仁願等人講的話,在朝中還是頗有分量的。不過奏疏中最有意思的還是郭元振的發言。”褚沅賣了個關子。
洛北也好奇一向以智謀出名的郭元振的看法:“哦?郭都督說什麼?”
“郭都督說,他不僅贊成你要以‘吐谷渾和大小勃律等國故地為聘禮’的決斷,還要求吐蕃每年供千錢給公主脂粉用,讓吐蕃許大唐三百兵馬入吐蕃護衛。”
洛北哈哈大笑,他知道郭元振一向“刁鑽”,卻不想到他能“刁鑽”到這般地步。這樣的條件一加,算是叫一顆釘子深深楔進了吐蕃內部。到了那個時候,吐蕃一有什麼風吹草動,三百兵馬立刻就能殺到邏些城。
褚沅也跟著他笑,笑得滿面雲霞滿面,花枝亂顫。幾樣黑咚咚的東西從她的袖間滾出來:“呀,光顧著說話了,這本來就是要給阿兄的,讓我給忘了。”
洛北聽她這樣說話,就伸手撿了一隻。那東西像是個元寶形狀,質地極硬,他用手扣住兩頭,用力一掰,也未能把那東西掰開:“......”
洛北頗為疑惑,要摸腰間的匕首,卻被褚沅伸出手指輕輕一點:“給我吧,阿兄。”
洛北不和它較勁兒,交還給褚沅:“這是什麼東西?宮中時興的機關?”
“這是江南風物,名叫菱角。”褚沅伸手在邊緣摸索了一下,指尖用力,將皮實的外殼剝開,露出裡頭粉白的果肉,宛如一隻含苞待放的蓮花:“這是越州刺史進貢來的,聖上分給了後宮一些。上官姑姑又分給我們幾個在前當值的女官一人幾個。我想曾祖是錢塘人,雖然阿兄久在西北,大概也沒吃過,就帶給你嘗嘗。”
她這樣一說,洛北也好奇起來,只看她將一個粉白的果肉剝出來遞到自己手中,張口嘗了一個:“甜的,粉面口感,還有點脆......這東西,確實是沒嘗過。”
褚沅又笑得高興,直把手裡的幾個都剝給他:“我年年在宮裡,也年年吃的,沒什麼意思。阿兄要是喜歡,就多吃點。”
洛北低頭看著那菱角,一時說不出什麼心情。褚沅一口一個“阿兄”的叫著他,吃的玩的卻總想到照顧他一份,倒顯得他比褚沅還小些:“沅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