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山景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上報的幾份報告,批覆下來了。
這兩天公司在討論開工事宜,涉及的各方人員都參加了。
施工方彙報了開工前的準備情況。
萬聖山村的領導彙報了,工程起點的土地佔用、村民思想反映,及做工作的情況。
公司方對工程合同,土地賠償方面的情況作了說明。
會議決定,翌日開工。
……
眼下的萬聖山景區,已漸漸進入開發中基建的佳景。
作為景區重點之一的黃羊鎮,也是一片欣欣向榮。
建鎮和景區的疊加,給小小的黃羊場迎來了機遇,千載難逢呵。
是的,過去的黃羊,雖是個不起眼的僻遠山鄉小碼頭。
可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這兒承載著重要的交通功能。
它成站尚早。
自古以來,或者說,至少千餘年來,它便存在了。
由最初的幾幢小草房,逐步形成十餘幢土瓦房。
再增加至二三十幢,大小不一,相對而立的窄窄的街道。
一到晚上,這小小的街道,便人來人往,很是鬧熱。
從下江一帶趕往城而來的客人們,馬幫、牛販子們,便在此住店暫歇下來。
以便次日繼續啟程往城裡趕。
……
這小碼頭,倒是近些年來冷清了不少。
緣於那條劈山而建的公路吧。
因為有了更為便捷的交通,客人、商販們便選擇了四個輪子的汽車,徒步者自然而然少了下來。
近代幾十年的黃羊,反而停止不前,沿地踏步在以往火紅的那個時刻上。
不過,它的優勢猶存。
主要是這兒山貨多,雞生鵝鴨、蛋類、蔬果便宜,又無汙染。
又有三天一場的趕場天。
不少外地客,城裡人便來此搶相因。這倒是小場最熱鬧的時候。
趕場之後,“寒天”不趕場時)便又冷清了下來。
年年月月的黃羊場,就是這樣走過來了。
……
是改革開放的春天,喚醒了這個千年小碼頭。
當它處於蠢蠢欲動,萌發生機之時。又開始了這“場改鎮”和“萬聖山風景區”的開發打造。
於是將它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使這個沉睡已久的地方,成為了時代關注的焦點,成為了改革浪潮的寵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