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母說,殊兒及你母親好,首先我們雙手歡迎貴母的到來。
你們遠道而來,路途奔波,辛苦你們了。
不過,現在好了,可以說,你們到家了。這兒就是你們的家。
你們完全可以安安心心,愉愉快快地在這兒生活。
有什麼事,不管什麼事,都可以跟我們說。或者跟孔伺說,轉告我們,都是可以的。
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去辦你們需辦的事。不要見外,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一家人,還有什麼說的呢。
貴母可能比我小點,我稍長几歲。那貴母就是我的妹妹,好妹妹。
殊兒,我今天就接著上次的講。
你們來到這兒,當然要了解這兒,特別是我們家的情況。
明明白白的,而不是糊里糊塗地耗日子。
殊兒及貴母,你們說對嗎?
殊兒說,婆婆,好的,說給我們聽聽。
……
賴母說,我們這一帶,算是江淮地區最富庶的地方。
賴氏家族,也稱得上是這一帶的豪門旺族。
其實,賴家的財富原始積累,也是祖上用從商的積攢買地起始。
後來,又在一代一代的擴充下,越搞越大,發展到而今這樣的現狀——
方圓數十里之內,其財富首屈一一指。
我們有不少的長年短工,也是佃戶,家丁家傭。是這撥人在維持著賴家。
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家業的壯大。
這一點,賴家內部也是有分歧的。有的認為,是我們賴家養活了“他們這些人”。
而我,包括賴家有的祖上,卻覺得是“他們這些人”在養活我們。
因為,我們曾經也是勞動者。我們知道勞動的艱辛,和勞動者的不易。
我已進入暮年。
數十年來,生活中的一切,我都看在眼裡。
真的,沒有“他們這些人”,就沒有我們家業的不斷積累,就沒有我們今天的賴家。
殊兒和她母親,我的好妹妹。
你們知道嗎?我們賴家在思考做一些大事情,就是在當地辦一些公益、福利事業。
比如學校,我們想辦一所“義學”,改變我們當地教育的現狀。
招一些請不起私塾老師的,貧困農家子弟來校讀書。
此事已在籌劃之中。
包括地塊選擇,校舍建設,班級設定,師資招選,經費籌措等等一系列問題。
之外,還有其他很多事情,只有一件一件的來。
說到這裡,還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就是我們賴氏家族傳承的問題,這也是我今天要說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