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小桃子兩歲了。小寶貝聰明伶俐,整天問這問那,嘰嘰喳喳,煞是逗人喜愛。
都說女兒是爸媽的小棉襖,只要爸爸媽媽一下班,小桃子就會粘在一起。大人們去哪兒,也一定會帶上她,從來沒有單獨離開過。
……
芬芳所在的車工一組,是車工工段的先進小組,全組十三人,一半以上是老師傅。這些老師傅的技術好,可以說,個個在工段中都稱得上“槓槓的,””提帽子的”人物。
單位裡好幾位所裡,廠裡,段裡)領導都是從車工一組走出來的。這車工一組真是個出幹部的窩子,大家戲稱它為“紅色搖藍”。
芬芳走出學徒期,剛分到車工一組時,是心存優越感的,她以為自己的技術好,應該不會落伍。
車工工段經常組織技術比武活動,在確保生產任務完成的同時,還要搞些競賽、評比之類。
每次活動評比,芬芳總是排不上前列,練兵欄的小紅旗一次也未插上自己姓名的位置。
“看來,在車工一組,你芬芳的技術算不上最優秀。”每次競賽後,芬芳都這樣想。
車工工段每次競賽小結,芬芳從存在的問題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每次競賽後,她都會同老公魯大大一起探討,從中找到與老同志的技術差距,明白自己存在的薄弱環節。
要知道,學工期學習只是基礎的技能,出徒後的實操過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只有百尺竿頭,才能更進一步。
於是,芬芳更加努力的鑽研技術。她暗下決心,只要深下了功夫,就能把鐵棒打磨成繡花針來。技術好了,就能出人頭地,那流動的小紅旗,就會獵獵飄揚在車工工段練兵欄我的大名旁。
開動腦筋,不恥下問;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為了使自己不斷昇華,技術水平登上新的臺階,芬芳注意從細處著手,練好內功。
她知道車工是三分車床七分刀具,就是說,要想幹好車床首先要“武器”趁手,即磨刀水平要過硬。
比如刀具加工中的鉸刀,鑽頭,合金刀盤等刀具的加工,要作到最快最簡單,把刀具磨損降低到最小。因為加工這種產品,硬度不比你的白鋼刀低多少。你的合金刀子磨得好壞,完全影響到你的成績。
其次,就是多幹多練,反覆進行外圓,內孔,長度,錐度,螺紋的結合練習,和複雜的車削練習,如內外梯形螺紋,蝸桿,細長軸,薄壁套等,更熟練地學會了使用中心架和跟刀架……
功夫不負有心人。
一年之後,芬芳的技術水準出現了一個飛躍。好學的芬芳,技術上日趨成熟,在全段也算得一把好手了。
理所當然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車工工段練兵欄上,小紅旗總是在芬芳大名旁迎風招展。
……
一天,芬芳回家告訴老公魯大大,說她要與芶段長出趟遠差,到省外一個協作單位聯絡業務。大大嘿嘿一笑:“我們芬芳成了頭兒的紅人了。”
小桃子搖著媽媽的手:”媽咪,我也去,帶我去嘛。”
“不行,媽咪有事,不是去玩。桃子乖,媽咪給你帶好多好多好吃的。”
“不準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