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萼很快離去,回到長安之時,已是半個月過去了。
大明宮裡正開著朝會。
李顯雖然被陳萼帶去了紫薇天宮,但尋常人不知道,仍按駕崩辦,目前還在喪期,皇帝的御座擺在東面,坐東朝西,西面是李顯的梓宮,旁邊站著相王李旦。
太平公主居群臣之首,見群臣歸位,便冷聲道:“近年來,朝廷動盪,國家不安,皇帝自知年幼識淺,才具不足,不堪大位,為江山社稷,為列祖列宗計,欲於群臣面,傳位於相王。”
頓時,殿內萬籟俱寂!
群臣均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裡滿是驚詫之色。
不過也僅止於驚詫。
這幾年來,政局動盪的太厲害了,出什麼妖娥子都不奇怪,更何況,自韋后與安樂公主被誅,相王系一家獨大,而皇帝年幼,正是最典型的主弱臣強,相王不當皇帝,才叫不正常。
李重茂也傻了!
戶吏二部尚書,侍中劉幽求是李隆基的心腹,這時踏前數步,取出一份退位詔書當堂宣讀起來。
“三才剖判,百王代興,治天靜地,和神敬鬼,庇民造物,鹹自靈符,非一人之大寶,實有道之神器也……今國家多難,皇帝仁孝,追蹤堯、舜,誠合至公,相王代之任重,慈愛尤厚矣,朕乃以制傳位相王!”
李重茂畢竟年紀小,早已失了方寸,依然坐著不動,只是淚水不停的流。
李旦心裡焦急,可是他不好出面,群臣更是對禪代事麻木了,自高祖以來,哪一朝都有禪代宮幃秘事,衝鋒陷陣往往結局都不妙,不如冷眼旁觀。
李令月眼裡閃出一抹寒芒,大步來到御座前,抓住李重茂的衣領,冷聲道:“相王得天下歸心,汝何德何能,敢坐此位?還不速速下來?”
說著,就把李重茂硬拉下來,扔到地上,又扶起李旦登上皇位。
群臣心知大事已成,遂在李令月的帶領下,山呼萬歲,擁李旦繼皇帝位,定年號景雲,降李重茂為溫王。
陳萼得知此事,暗暗搖頭,他清楚,接下來大唐又該動盪了,李令月與李隆基的姑侄鬥法將正式拉開序幕。
西遊世界的歷史不能等同於地球歷史,在地球上的大唐,別看李令月權傾朝野,但多是阿諛奉承之輩,威勢遠不能和她的母親媚娘相比,尤其是,李隆基掌握著宮廷宿衛。
而在此世界,李令月身份詭異,難保不會有後招。
自己該如何選擇?
紫薇大帝的種種作為,早已讓他寒了心,他的心裡,不時就會迸出叛逆的想法,索性擺脫這父子,擁李令月稱帝,以自己在地球上的見識,結合議會制度與大明的內閣制,設計出一套權力相互制衡的君主制度,搭建穩定的政治框架。
得到舍衛國氣運與建立冥府,只是大唐得享三千年國祚的必要條件,並不是說就此板上釘釘了,否則佛門也不會廢盡心思的去顛覆大唐。
真要讓大唐長治久安,還是要讓權力相互制衡,具有廣範的執政基礎,成立五兵都督府只是收了兵權,最大限度的杜絕了兵變的可能性,但是長久的政治動盪,依然會毀掉國家的基礎。
再看紫薇大帝對待李顯的態度,近來陳萼心裡越發有叛逆的衝動,他很擔心自己被兔死狗烹。
其實憑心而論,女主上位並沒什麼不好,媚娘當政的幾十年裡,也沒出大漏子,反倒國泰民安,而且女主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政治理念更易於實施!
因為女人感性大於理性,往往會感情用事,李令月對自己,明顯頗為曖昧,如果自己順勢得了李令月的芳心,或能讓她對自己言聽計從。
並且誰也不敢保證,李隆基晚年就一定清明,地球上,正是李隆基葬送了大唐,成為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