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女聽從陳萼的建議,請小白龍做法事超渡冤魂。
法會排場異常浩大,在太極正殿的殿前廣場舉行,除媚娘攜皇帝李旦,李敬業兄弟,部分文武,還有楊嬋、楊戩、龍女等駐京神仙。
按照媚孃的說法,縱然是反賊,人死亦如燈滅,皇恩浩蕩,給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下輩子老老實實做人,別再想著走捷徑啦。
不得不說,這份主題是非常貼切的,就是警告世人,造反沒有好下場,反是幡然省悟的李敬業兄弟,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型。
聲聲法號中,隨著小白龍誦唸往聲咒,天地都起了交感,那些徘徊遊蕩的陰魂,身心得了淨化,怨氣被悉數化解,現出帶著滿足和幸福的笑容,施禮一拜,遁向遠處。
陳萼也站一邊旁觀,心裡突然有了感觸,悠悠吟道:“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哦?陳狀元此話何意?”
武承嗣正愁找不到搭話的機會,轉頭訝道。
“哈哈~~”
武三思哈哈一笑:“值此威嚴法事,陳狀元想必有所感悟,悟得登仙妙笈,此詩意境高遠,頗有離世之意,當是陳狀元由心而發,怕是距登踏仙籍已不遠啦。”
媚娘卻是柳眉微擰,向上官婉兒輕聲問道:“婉兒,你對此詩何解?”
陳萼本來就是仙,她不信僅僅一場法會讓陳萼有成仙得道的感觸,相反,這首詩所表達的內涵與法會的氣氛完全格格不入。
法會的主題是慈悲,而陳萼表達的卻是出世的思想。
“這……”
上官婉兒瞥了眼淡雅如松的陳萼,遲疑道:“請恕婉兒駑鈍,難以揣測陳狀元此時的想法。”
“哼!”
媚娘哼了聲:“你若是駑鈍,天下還有誰人不駑鈍?朕看你是心裡明白,嘴上不敢說!”
“太后恕罪!”
上官婉兒嚇的連忙拜伏在地。
武三思瞥見那線條優美的腰背,不禁眼前一亮。
“罷了,罷了!”
媚娘揮揮手道:“你有你的難處,朕不逼你,令月,娘看你眉眼微閃,似是有所悟,你來說說看,陳狀元為何吟此詩?”
李令月雖只是個十來歲的小姑娘,面容還未長開,個頭卻異常高挑,清秀的眉眼頗有幾分媚孃的影子。
陳萼也把好奇的目光投了過去。
這首詩來自於宋代藥山禪師,原意是襯托出自身淡泊高遠的境界,但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道長皇帝嘉靖格外推崇雲在青天水在瓶這一點睛之句,整首詩的格調就變了。
前世作為官員,官場鬥爭神作《大明王朝1566》陳萼看了不下於十遍,每看一遍都會寫心得筆記,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處境去看,會有不同的感悟。
在陳萼的理解裡,雲是嘉靖,青天是嘉靖對飛昇成仙的追求,水是除嘉靖外的所有人,瓶是大明。
據此可以推測,嘉靖認為,水在瓶中才能為人所用,雲可以在青天,水只配在瓶子裡,任人擺佈,新增不同的調料,做出不同的口味,甚至把水潑掉,也全在掌瓶之人的一念之間。
再聯絡到李敬業謀反一案,有罪的人得以高升,無辜者枉送性命,又因掌瓶之人惺惺作態,死了還感恩戴德,這不全在媚孃的指掌之間麼?
嘉靖的理想是,生前掌控一切,死後成仙,而媚娘已經提前實現了死後成仙的目標,剩下的唯有身前掌控一切,把享受做到極致這一目標。
可以說,媚娘已無後顧之憂了,今生可以肆無忌憚,陳萼擔心媚娘會漸漸沉迷於權力慾望當中,變成另一個人,吟這首詩,並不是對媚孃的規勸,他認為媚娘聽不懂,只是表達內心的一種彷徨與無奈。
是他親手把媚娘送上了至高寶座,到頭來,又極可能因此與媚娘產生裂痕,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造化弄人,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