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
通天點頭:“唐國氣數猛增,本只有三百年國祚,今卻可延續到元會末,這還不是重點,不知陛下可曾留意,湧來的氣運有何不同?”
玉帝沉吟道:“雖是氣運,卻有死氣,陰氣瀰漫,應是與舍衛國滅有關,三位來此,莫非是……”
突然玉帝心中一動,現出了若有所思之色。
元始道:“看來陛下也猜到了,以舍衛國氣運為託,可於下界開闢冥府,此乃天大功德,必偌我等元會滅後紀元重開!”
地府是把持在佛門手中的,天庭派去十殿閻羅,屬於入股,但不是大股東,如果重立冥府,形同於自家開公司把陰司踢出去,佛門必強烈反彈。
一時之間,玉帝也舉棋不定,畢竟大劫將至,玉帝求的是穩定,帶領天庭原班人馬安然渡劫,在這期間,任何動盪都要盡力避免。
不過三清聯袂而來,必是達成了一致。
三清間雖有分歧爭鬥,可同為先天生靈,同在鴻鈞座下聽道,是師兄弟的關係,三人牢牢把持道門,潑水不進,玉帝常年努力,都沒法在道門內部佔有一席之地,反是天庭被道門滲透的很深,後又有佛門跟進,不少仙官仙將與佛門曖昧不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想到這,玉帝突然有了主意,讓佛門和道門去鬥,削去兩家氣運,天庭自然脫穎而出。
玉帝也是心機深沉,否則當初不會勾搭上東華帝君的老婆西王母,奪來蟠桃園,掌握神仙的命脈,一舉突破獲得玉皇大天尊位業,掌握了最大份額的天道許可權。
“如來佛祖那裡如何解釋?”
玉帝為難道。
元始素來霸道,哼了聲:“我等容他把佛門地獄伸出西牛賀洲已是給足他面子,今自立門戶,何須向他解釋,難不成,他還敢升米恩,鬥米仇?”
通天雖不如元始霸道,卻也骨有硬氣,呵呵一笑:“本來劫末不該多事,但老君曾與陛下推衍過,此劫或為末劫,倘若天地不再重開,無論我道門,還是他佛門,都將消亡在混沌當中,既如此,又何必留有情面,他若不服,儘管鬥過一場再說。”
玉帝又道:“女媧、火雲洞那幾位與四御是否要通知?”
火雲洞哪幾位是指黃帝、炎帝、神農等人族先祖,與女媧、四御屬於人道範籌,嚴格說起來,份屬儒家,與三清不是一路。
儒道既有融合,也相互排斥。
“不必!”
元始天尊自然不願被儒門分了桃子,一口否定。
玉帝暗喜。
那幾位雖然論起道行修為不如三清,卻是人道的代表人物,他巴不得儒門與道門互相之間起衝突呢,最好是重演封神,把儒釋道三門全部席捲進去,以殺劫、釋還功德消耗天地大劫,爭取劫後重新演化出天地。
也許三清持有類似的想法,以殺劫還天道功德,只是欠缺契機。
道德面板要求陳萼收取功德,歸還天地,以三清的道行,大體也能推算出來,經過1251次天地的崩滅再生,三清差不多弄明白了緣由。
如果把功德視為恆定,作為天地存在的根基,那麼天地崩滅的根源就在於功德被生靈吸取過多,天道持有的功德再也難以承託天地之重,故天地化為飛灰,重歸混沌,同時隨著大量生靈的死亡,功德被釋放出來,天道有了足夠的功德,重演天地,週而復始。
本來這個過程可以無限遁環,但問題在於,天地崩滅時,天道不能回收全部功德,相當部分被三清、天庭、佛門及各方大佬以妙法截留,以至回收的功德越來越少,到本元會結束,天道將回收的功德總量不足以重新開闢天地,因此成了末劫,
用現代話來說,大佬們是依附天道而生的腫瘤,天道持續失血,日漸衰弱,再難以維持機體的新陳代謝。
大佬們也意識到這點,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目地,儘可能消滅別的腫瘤,釋還功德給天道,最終建立冥府,獲得天道回饋,如此一來,天道有了足夠的功德重開天地,自己得到功德安然渡劫,兩全其美。
喜歡西遊之道德天尊請大家收藏:()西遊之道德天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