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萼進宮之前,已經把長安的局勢通盤考慮了一番。
唐朝皇帝的權威遠不如明清,皇帝做不到一言九鼎,權臣如勾結禁軍,有可能行廢立事。
在前世歷史中,看似李義府上書廢王立武,又有許敬宗等庶族官員支援,李績則道:皇帝家事無須外問,廢王立武就成了,可是縱觀整個事件,長孫無忌與褚遂良毫無還手之力,這明顯不正常。
貞觀後期,李世民因老寒腿發作,痛不欲生,無心理朝,朝政由長孫無忌把持,很多事情他都做不了主,又何況素有軟弱之名的李治?
陳萼認為,史書的隻言片語下,不知掩藏了多少腥風血雨。
而且這個世界與前世的大唐在雷同中又有著區別,神仙妖精真實存在,無疑增添了變數。
如今他的命運已經與媚娘綁在一起了,他沒法坐視媚娘垮臺,說句難聽話,李治駕崩都無傷大雅,唯獨媚娘不能出事,甚至李治早死是好事,媚娘誕下李顯,擁小皇帝臨朝稱制更有利於陳萼辦幾件大事的宏圖偉願。
當然了,陳萼不可能去害李治,箇中的因果他承擔不起,更何況李治的爹是紫薇大帝啊!
“臣聽憑聖上安排!”
陳萼躬身施禮。
“嗯~~”
李治滿意的點了點頭,突然面色一肅:“朕準你官復原職,加侍御史,授右散騎常侍!”
右散騎常侍正三品,屬中書省,職規諫過失,侍從顧問,無實權,多為重臣加官。
而長孫無忌任同中書門下三品,一手把持兩省,皇帝等同於把自己塞進了中書省,給長孫無忌摻沙子?
御史臺則有三院,分別是臺院,殿院與監院,侍御史歸屬於臺院,掌糾彈中央百官,參與大理寺審判,並審理皇帝交付的重大案件,雖然品秩只是從六品下,卻有風聞奏事之權,是典型的位卑職尊,比右散騎常侍重要的多。
陳萼施禮稱謝:“臣謝聖上隆恩!”
李治笑著問道:“愛卿,既授實職,當忠於職事,你可清楚自己要做什麼?”
陳萼立刻就想到,皇帝授自己侍御史,明顯是針對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啊,拿自己當刀使。
要對付長孫無忌,尋常的彈劾是沒用的,只有從長孫無忌辦的冤假錯案著手。
不久前,不就是有高陽公主謀反案麼?
此案完全淪為了長孫無忌打擊異己的工具,處處構陷攀咬,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吳王李恪。
陳萼心中一動,便道:“臣以為,吳王含冤而死,先帝於紫薇天宮也不得安寧,臣願盡力為之平反!”
“好!”
李治大拍几案,猛叫了聲好:“朕曾對群臣泣曰:朕兄弟不多,荊王是朕長叔,吳王是朕兄,雖犯國,經欲就公等乞叔及兄姊等命,奈何無忌不從,朕只能忍痛賜其死,今每每思之,甚是愧疚,還望卿務必還朕兄清白!”
陳萼道:“臣明白,定不教吳王含恨於九泉!”
李治突然不經意的問道:“愛卿,你那西遊記除了朕,還與誰說過?”
陳萼心中一凜,到底李治還是問了,皇帝的猜忌果然不可小視,好在他已經與媚娘對了口供,立時誠惶誠恐道:“臣有罪!”
“哦?說說看,卿有何罪?”
李治的目光銳利起來。
陳萼吞吞吐吐道:“數日前,武娘娘給三聖母娘娘上香,後來讓臣領路遊覽宮觀,臣與娘娘說起我兒的西行逸事,也是臣該死,竟說的忘了點,耽擱了娘娘回宮,請聖上治罪!”
“哈哈哈哈~~”
李治哈哈大笑起來,心裡最後一塊石頭落了地,陳萼與武媚娘所說基本上是類似的,縱有些許不同,也是由角度立場的差異導致。
說句現實話,如果兩個的說辭一模一樣,李治反而要懷疑呢。
好一會兒,李治笑罷,揮揮手道:“朕赦你無罪,明日你就去臺院赴任,朕允你便宜行事,退下罷!”
“臣告退!”
陳萼施禮離去,前腳剛走,隨侍的大太監魏海就給身邊的小太監施了個眼色,小太監心領神會,悄無聲息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