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禹雖然不算佛門的暗子,卻是信佛,有他引薦,觀音、龍女與木吒順利的見了李治,陳萼隨侍一旁,見這三人,頓時眼神一縮。
明擺著,這三人就是觀音、木吒與龍女所變,卻偏偏裝作不認識他。
‘難得送上門來,那可別怪我拉你們出來吃一頓殺威棒了!’
陳萼心裡有了定計,嘴角略微翹了翹。
李治問道:“蕭相何事來秦?”
蕭禹俯伏階前道:“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三僧,乃賣袈裟與錫杖者,臣思法師玄奘可著此服,故領僧人啟見。”
“哦?”
李治看過去,問道:“那袈裟與禪杖價值幾何?“
觀音三人侍立階下,也不行禮,正要答話,陳萼已是喝道:“三僧見聖上為何不跪?”
觀音翻了眼陳萼,淡淡道:“沙門不謁王者!”
陳萼喝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何來不謁之說?”
觀音眉心微擰,暗道此子還是不老實啊,但是陳萼說的沒錯,沙門不謁王者論早在幾百年前就被駁的體無完膚,僧侶見著皇帝依然要跪拜施禮,於是看了眼龍女。
龍女哼道:“陳狀元,你可知我們是誰?”
陳萼側身,向李治拱了拱手道:“陳某不管爾等是何人,但爾等可知聖上乃何人?”
龍女道:“人間天子!”
陳萼也哼道:“並不僅止於此,聖上乃是中天紫薇大帝在人間的親子,將來人間功行圓滿,紫薇天宮必有一席,而紫薇大帝乃是玉帝親弟,換句話說,天庭玉帝是聖上大伯,既便不論人間綱常,只敘神仙家譜,你說該不該拜?”
誒?
是啊!
李治頓時精神一振!
李世民在臨終之前自揭身份,李治是知道的,本來他被地府之事搞的心虛氣短,但是有了陳萼的提醒,立時壯了膽,自己將來也是要上天做神仙啊!
不過李治在讚許的看了陳萼一眼之後,仍是大度的擺了擺手:“罷了罷了,三山五嶽,頗多奇人,朕也不是那種心胸狹隘之主,站著說話即可。”
觀音原打算把袈裟與禪杖大大吹噓一番,震住大唐天子,可是被陳萼這麼一攪和,硬是讓李治和紫薇大帝及玉帝攀上了親戚,這兩件寶物還能收到奇效麼?
再一想,李世民還在世的時候,陳萼就曾當堂山呼萬歲,把世人對皇帝的稱呼由陛下改為聖上,又放言皇帝是人間天子,地位僅次於玉帝,看來此子端是個佞臣啊!
觀音沒了興趣,只是合什道:“此二寶,乃是如來佛祖託貧僧贈與有緣,今見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門,況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揚大法,自當奉上,貧僧願留下此物告回。”
李治挽留不果,觀音三人留下寶物,暢然而去。
出了皇宮,龍女不憤道:“菩薩,這陳萼還是與我佛門做對啊,若非他今日多嘴,那唐皇怕不是要對菩薩頂禮膜拜啦?可是結果呢,明顯態度淡了許多。”
“哎~~”
觀音嘆了口氣道:“那陳光蕊,倒也是個人物,若肯侍奉我佛如來,或能讓佛門大興,可惜不能為我所用。”
這倒是真心話,神仙能掐會算,對人間的陰謀詭計向來是不屑的,可如今天機模糊,很多事情再也算不出來,就好象現代人開車去一個不熟悉的地域,突然沒了導航,怎麼辦?
神仙就面臨這樣的尷尬處境。
由此凸顯出了陳萼這類人物的作用,以人間的層層算計暫時彌補神仙的不足,換句話說,觀音需要一個謀士為她分析局面,出謀畫策,而陳萼在她眼裡詭計多端,謀劃精準,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木吒眼珠一轉,便道:“菩薩,這有何難,待得法會之時,菩薩顯出真形,那唐朝君臣必敬畏萬分,屆時菩薩表示收他為侍從,他再不願意,怕是唐皇都會逼他從命,難道他還敢抗命不從?
再一退說,唐皇縱許態度曖昧,可是菩薩降了法旨,這得是多大的福緣,他哪有正當名份推拒,只要逼得他當眾應承,定下名份,他哪怕心有不甘,也只能為我佛辦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