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李世民臨終前的叮囑,李治本打算安排陳萼進三省,予以重用,可是朝廷中樞是由褚遂良、長孫無忌、李績這些老傢伙掌權,陳萼可不願意與他們共事。
一方面,這些人都身負宰相,或者同平章事的名頭,很難伺候,進了三省肯定做小。
另一方面,中樞在將來要被清洗,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重臣早晚身死族滅,還是及早劃清界限為好。
第三點,在朝廷做事,累的象條狗不說,還撈不到什麼功德,純屬吃力不討好,於是陳萼以殷開山尚在朝,翁婿不宜同殿為官推拒,表示願意留在聖上身邊幹私活。
李治自然大喜,任陳萼為翰林學士,職責是入內廷值政,候皇帝召見,陪伴皇帝宴樂,又因翰林學士無品秩,而陳萼原是正三品的太子詹事,因此把連影子還沒有的三聖母廟升為三聖母娘娘宮,任陳萼兼三品三聖母娘娘宮總管,奉旨督造。
今日,李治給他下了道詔令,讓他把宮中無子嗣的妃嬪送往感業寺出家。
陳萼不明白,為何這種事情要讓自己來,不過皇帝下的旨,照做就是。
“陳總管,武才人來啦!”
這時,一名太監帶著武媚娘過來點名。
‘武才人?’
陳萼可不敢輕視,這位可是掀起了腥風血雨啊,但更讓他在意的,還是武媚娘暗中的淨光天女身份,是佛門佈下的暗子。
他清楚自己必須儘快明確對待武媚孃的態度!
如果一心與佛門做對,就該阻止李治與之相見,可是撮合李治與武媚孃的,是王皇后,自己縱然有辦法影響李治,但很難影響到王皇后。
而且自己與佛門看似箭撥弩張,實際上的著眼點,僅僅是一個利字,自己的目地是吸血,透過佛門吸取大量功德,應對未來的劫數,從這方面來看,武媚娘大興佛門,對自己是有利的。
畢竟武媚娘登基的時候,西行取經已經完成,小萼得了正果,而自己是佛陀的老爸啊,有這層身份在,哪個敢對自己不敬?
別人是啃老,啃爹孃,自己是啃兒子,現在為小萼做的一切都可以視之投資,小萼的成就越高,自己未來的收益就越高。
同時最重要的一點,淨光天女是彌勒佛祖布的暗子,承載著佛門的希望,佛門能容許自己搞破壞麼?指不定又有死亡威脅接踵而來。
只是其中有一個問題,如果刻意交好武媚娘,因此女作虐太多,雙手血債累累,牽扯過深的話,難保冥冥中不會受報應,甚至佛門也有可能順水推舟,把孽債全推到自己頭上,他則上岸洗白白。
所以……只可暗助,不可明來,發揮出前世左右逢源的優點,若即若離,把握好度,堅決不給武媚娘當槍使,更不可被其美色所惑。
武媚娘個頭高挑,確實很漂亮,一雙大眼睛更是水靈靈,與溫嬌相比,她的美更加張揚,難怪李治置貌美如花,又性情溫婉,冰清玉潔的王皇后於不顧,被武媚娘迷的神魂顛倒。
陳萼心裡有了定計,只不動聲色的掃了一眼,便問道:“可曾驗明正身?”
那太監道:“回陳總管,確是武才人無疑。”
“嗯~~”
陳萼點了點頭,拱手道:“武娘娘莫要怪臣僭越,實是先皇有遺詔,不得不為之,若有得罪之處,還請見諒。”
武媚娘嘆了口氣道:“陳總管按制行事,何過之有,另妾有一事相詢,入了感業寺,能否外出?”
陳萼不置可否道:“臣不敢妄言,聖上說出得,便是出得,聖上若說不可,任誰也無法可想。”
武媚娘星眸微眯,暗中咀嚼著這話的意思,是不是說,決定權在於皇帝,而這位陳總管是皇帝的身邊人,可以影響到皇帝?
“妾能否多嘴問一句,陳總管官授何職?”
武媚娘突然問道。
陳萼道:“任翰林學士,再由太子詹事改授三聖母娘娘宮總管。”
“多謝陳總管告之,妾不打擾了!”
武媚娘眼眸微亮,翰林學士是天子近侍,接近皇帝的機會比之三省的宰相和同平章事們更多,她有數了,略微欠身施禮,退往一邊。
現階段她能做的不多,以色相勾引,那是自尋死路之道,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這位態度較為和善的陳總管主動為自己做些什麼。
可是自己能給出什麼好處呢?
陳萼也拱手回禮。
陸續的,一名名女子被帶了過來,驗明正身,陳萼又把名冊檢查了一遍,確定無疏漏,才道:“臣奉詔送娘娘們往感業寺出家,雖青燈古佛,枯寂難耐,但娘娘們身負為先皇祈福的重任,心越誠,先皇的功果就越圓滿,還望諸位娘娘誠心禮佛,倘若聖上問起,臣也方便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