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桌上,曾雨說起基因藥的事情:“等正月過後就排到第兩百零一區了,嬸,你和張奶奶可得準備著。”在趙家人面前,曾雨都是喊俞蘅為嬸嬸的。說起來,自家的叔叔可真厲害,扮起女人來真的相,一看就是一個特別能幹的大嬸哩。
張母好奇地問:“還要啥準備啊?”
曾雨就跟張母介紹起來:“注射前一個星期要吃清淡的,不要抽煙喝酒熬夜吃燒烤……”
“平時也該這麼做。”聽完之後張母下了結論。
“哈哈哈。”大家都笑起來。
等正月過後,基因藥的供給速度果然如新年公告上說的那樣,終於加快了。
等三月中旬的時候,已經在萬眾矚目中進行到兩百一十一區。本來,俞蘅是打算不注射的,因為注射前需要進行身體檢查,才能確定是否能夠注射以及藥劑的劑量。
沒想到年後,科院宣佈經過數億次臨床注射,基因藥得以改良,除了十六歲以下需要斟酌用藥,其他成年人都能夠直接注射,節省流程時間,加快全民進化的程序。
既然不用檢查身體,注射就注射吧,因為有基因修補液在手,他和張母有最後的保障,他也實在很想見識一下本土基因藥的功效。
不過,最後的結果令他有些失望,張母也跟緊張地來探望的曾平年說:“沒啥反應吶!”張母前些年長的肉鱗片,這幾年已經慢慢地脫落,不再生長。
俞蘅知道,張母是年紀的問題,進化只開了一個頭就戛然而止。
“這、這……”曾平年憋了好一會兒,才安慰到:“新聞裡不是也說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咱們好好賺錢過日子,只要把日子過好了就比什麼都強。”其實他心裡覺得失望極了。那該怎麼辦呢?積水每天深過一天,看著人心驚膽戰。
新聞上確實說過,年紀越大的人,成功進化的可能性越低,孕婦肚子裡的孩子,進化的成功率最高。
他看向朋友,見朋友朝他點頭,他心裡又高興起來。“阿福有反應?”
張母也笑:“是啊,你讓他給你們看看。”她很看得開,兒子可以藉著這次機會光明正大地展現自己的異常,那就很好啦。
她還記得前幾年在窄小的出租房裡看到兒子手上鱗片時的驚恐,就像天都要塌下來了。然後又是那長達半年多的封閉,兒子就在一門之隔的浴室裡生死不知。她擔心兒子的異於常人被發現,更擔心兒子挺不過來。
好在現在有了基因藥做遮掩,兒子可以慢慢地將身上的異常展露出來,在注射基因藥的大背景下,兒子也能找到好多同伴了。
哎呀如果能夠結婚生一個可愛的人魚寶寶,那就更好啦,電視裡那些發育正常的人魚寶寶,一個個多可人心吶。
俞蘅就拉開袖子,給曾平年和曾雨看自己手上的鱗片——這是他費了牛鼻子勁才弄出來的,顯得“粗糙”些的鱗片,要是鱗片光滑油亮,才叫人覺得奇怪呢,這樣看起來像“贗品”,才是目前注射基因藥後人們最常見的模樣。
曾平年和曾雨趕緊湊頭過來看,“哇好神奇。”曾雨還問:“叔,我能摸摸嗎?”
“摸吧。”
曾雨就跟小孩子一樣,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溫溫的!嗷!爸你幹嘛打我?”
曾平年收回手:“你叔是活的,肯定是溫的。”
“嘿嘿嘿。”
俞蘅讓年輕人陪著張母說話,自己帶著曾平年出去散步:“別擔心,你們肯定也能成功的。”
“唉,我倒是無所謂,我擔心的是小雨和小雯。你也看新聞了,現在他們提出什麼‘最佳化生育’,要是沒有成功進化,連物件都難找。”
可以說,注射基因藥後成功呈現魚化特徵的人,現在已經成為“有前途”、“有希望”的人,甚至有些人比較激進,直接成為“上等人”。
總之,基因藥劃出來的“等級差異”已經初露苗頭。
“別擔心,他們一定能行的。”俞蘅安慰曾平年,就算不成,還有他嘛。
“承你吉言。”曾平年撥出一口氣。
之後的日子過得非常緊促,駟裡高原計劃趕緊將這邊的居民全部注射完畢,然後就能讓荷鄉居民遷過來,到時候注射起來才比較有條理。
沒錯,荷鄉那邊已經成為重災區,住宅的一樓已經被水淹沒。雖說二十來層的樓層一時半會兒也淹不到頂,可是該有的撤離還是得先做。先將低樓層的小部分人接過來,高樓層的還能再撐一會兒。
其實等到荷鄉的第十六樓被淹沒的時候,窮海山的一樓住戶也將直面洪水。作為三處安全區中地勢最高的駟裡高原,將荷鄉的居民直接遷到這裡是最有效率的,要是遷到窮海山,免不得還要再搬一遍,浪費時間和精力。
這次決策對俞蘅他們也産生了一些影響,他們宿舍裡的床架被重新安排,硬生生又擠出十個床位出來,床與床之間的通道變成只容得下一個人側身擠過的寬度,個人的隱私和私密空間蕩然無存。
在這期間,曾家和趙家也相繼接受了基因藥的注射,只有曾雨和趙家四歲的孫子出現進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