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皇上!”
丞相上前道:“啟稟皇上,如今雖是太平盛世,但是邊城依舊時局不穩,尤其是凜冬城境外的吐蕃國,竟然收買我朝將士,真是豈有此理,老臣知曉皇上曾經說過,會派兵五萬前往支援遠在凜冬城的沈知義將軍,老臣以為事關重大,不可拖延。”
皇上沉聲點頭:“丞相說的有理,此事的確該提上議程,朕的意思是,讓將士們在家裡過個好年,年後再前往凜冬城。”
丞相躬身道:“皇上仁厚,乃將士們的福氣,只是五萬精兵前往凜冬城,一路上總要有個將軍一同前往,不知道皇上心中可有合適的人選?”
皇上若有所思,道:“朕心中人選倒是有那麼幾個,但也想聽聽眾位愛卿的意思,丞相,你覺得誰去最為合適?”
丞相笑了笑,說道:“老臣心裡倒是正好有一位人選,只是不知道老臣所想,是不是和皇上的一樣。”
皇上微微頷首,便道:“丞相說來聽聽。”
“李將軍,雖年紀尚輕,但年少英勇,與文武將軍恰是年紀相仿,也有助於二人交流。”
皇上擰眉,但又不得不承認,李將軍的確是最為合適的人選,他尚未明確分配在哪裡當職,又有將軍頭銜,有勇有謀也是事實,去凜冬城正為合適,他心中有三個人選,李將軍是其中之一,可問題就是李將軍是靈嬪弟弟,雖是同父異母,不一定感情深厚,但靈嬪做出這種事情,他心裡多少有些疙瘩。
丞相推薦的人選,沈暮非常滿意,李將軍是戶部尚書李賢慶的兒子,李賢慶平日裡又與他交好,若是李將軍去了,那必定與沈知義是同仇敵愾,不會有什麼問題。
沈暮覺得好,劉尚書當然覺得不好,眾所周知,李賢慶和沈暮交好,他的兒子若是去了,那豈不是和沈知義共同進退,那凜冬城就是沈家的了。
劉尚書上前,舉起玉板道:“皇上,微臣以為不妥。”
皇上皺了皺眉,看向劉尚書開口道:“哦?劉愛卿有不同的意見?”
“是,皇上。”
“啟稟皇上,微臣以為,李將軍將軍雖然合適,卻不是最合適的,一來,李將軍將軍年紀尚輕,鎮守邊關可是大事,不得草率,而來,李將軍將軍是靈嬪娘娘的弟弟,請恕微臣直言,萬一李家心存不滿……”
劉尚書還未說完,丞相就打斷了他的話:“劉大人此話差矣,若是人人都會因為兒女私情而將大燕國事當做兒戲,那大燕也該到了滅亡的時候,再者說,靈嬪娘娘是後宮妃嬪,如何處置都是皇上做主,後宮與前朝毫無關係,靈嬪所為也不該株連李家,劉大人此話,豈不是陷戶部尚書李大人於不義!”
李賢慶適時上前,噗通一聲跪地:“皇上明鑑,微臣知曉小女所為,也是心寒不已,小女的確是被微臣寵壞了,雖說畢竟是微臣的女兒,微臣不會嫌棄她,可這件事情錯在小女,皇上網開一面饒小女一命,微臣已經感激不盡,哪裡會有其他想法,若是因為此事就將微臣以及犬子說成是怨恨皇上,不顧朝廷國事,那微臣是在不服,也甚是委屈,還請皇上做主!”
其他幾位大人也相繼上前,紛紛指責劉尚書說的太為勉強,李大人平日裡所作所為都是為國為民,忠心可表沈沈。
皇上自然不會將自己心中有疙瘩這種想法說出來,對於劉尚書的話雖然贊同,但是卻不能在這麼多人面前承認自己是贊同的,沉聲道:“劉大人的意思朕明白,但是李大人還有李將軍的忠心朕不曾懷疑,若是以這種緣由,劉大人還是不說也罷。”
喜歡太子妃娘娘她恃寵而驕請大家收藏:()太子妃娘娘她恃寵而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