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年,二月春。
楊廷和辭官還鄉,朱厚熜給予了他極高的待遇,不僅給了豐厚的賞賜,還去了府上做君臣告別……
這波,著實圈粉。
然,緊接著,自命不凡的少年人便發起了‘進攻’。
以一個極其刁鑽的角度展開……
甚至,群臣都沒意識到紛爭已經開始了……
這一日,彈劾壽寧侯、建昌伯的奏疏,擺上了御書案,擺上朝堂。
侵佔民田,魚肉百姓,豢養太監……種種惡劣行徑一下子統統曝光!
群臣對張皇后孃家人不爽不是一天兩天了,奈何,皇帝為了‘孝道’,一股腦全壓了下來,搞得群臣也無法上綱上線,畢竟,是他們逼得人家認娘……
今見皇帝如此,他們不僅不惱,反而覺得挺好。
若皇帝的搞事情只是這般,那也沒必要反對,甚至反過來幫幫場子都可以。
群臣對外戚的厭惡,不亞於太監!
尤其壽寧侯、建昌伯這種惡名在外的外戚,對他們動手,不僅可以鞏固自己這個群體的利益,還能收穫名聲……
既然皇帝都不打算客氣了,他們自然不會客氣。
一時間,對張家兄弟的輿論聲討一下子爆裂開來,一發不可收拾……
朱厚熜趁熱打鐵,當即下達了一道影響深遠的旨意——
外戚非軍功不可封世襲爵位!
這一刀,直接斬斷了外戚勢大的可能。
群臣精神大振!
外戚、太監,素來是群臣的天敵,無他,權力是有限的,太監權力大一些,他們權力便小一些,這點,成化朝的汪直可作典型。
換之外戚,亦然。
皇帝先前砍掉了西廠、內廠,今又斬斷外戚勢大的可能,他們如何不喜?
想象中的紛爭並未隨著楊廷和離去展開,反而穩中向好,這讓他們放鬆的同時,也身心愉悅……
不過,朱厚熜卻是有著自己的打算……
~
張皇后很快就聽說了自家兄弟遭彈劾一事,心下不爽的同時,也有些惴惴不安。
她知道,那群人強迫小皇帝認她做娘,跟她沒有丁點關係,完全是出於政治考量,以及基於對孝宗皇帝的推崇。
皇帝對張家動手,群臣是絕對會鼎力支援的,她是正宮皇太后不假,可再尊貴的皇太后,也無法直接插手朝政,更沒辦法以一己之力,單挑皇帝、大臣。
莫說兒子沒給她這個權力,真就是給了,她也沒辦法做到。
坤寧宮。
朱厚熜、張太后相對而坐。
簡單話了會兒家常之後,張氏直入正題:
“熜兒,哀家聽說外臣彈劾壽寧侯、建昌伯多有不法,有這回事兒嗎?”
“有的!”朱厚熜坦然承認,保證道,“母后放心,朕會詳查,還兩位國舅一個公道。”
張氏臉上一熱,悻悻道:“這有什麼好查的?壽寧侯、建昌伯什麼品性你當也知道,何須費這個事兒?不過是……欲加之罪罷了,哼,白眼狼。”
說話的同時,她目光灼灼的看著朱厚熜,指桑罵槐之意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