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微微驚詫,旋即頷首:“的確該開展實錄編撰了,只是永樂大典……”
“愛卿辛苦些便是了。”朱厚熜輕描淡寫的說。
“……”楊廷和嘴角抽了抽,一陣無言。
半晌,“敢問皇上,臣當以哪個為主?”
“武宗實錄吧。”朱厚熜說,“嘉靖副本有六部九卿,楊卿看著點就成,將更多精力放在實錄上,嗯……,楊卿年事已高,還要為國家操勞,朕也於心不忍啊,這樣吧,即日起,上朝與否楊卿請便,若忙不過來,可以適當歇息一下,不要緊的,俸祿依舊。”
去楊廷和化,被朱厚熜擺到了明面上。
沒辦法,朱厚熜必須先試探一下群臣的反應,若一點都不預熱,直接讓楊廷和走人,屆時萬一兜不住……那丟臉的可就是他了。
楊廷和是樂意見得的,只是……當他的退養要正式開始之時,心中仍是感到一股淡淡悲涼。
哪怕這些年的位高權重並沒有讓他多開心,可當真正放下時,還是有些捨不得。
“呼~”楊廷和輕輕吐出一口氣,拱手道,“臣謝皇上隆恩,若皇上沒有別的吩咐,臣告退。”
“嗯,楊卿慢走……”朱厚熜突然想起一事,道,“楊卿可知永青侯?”
本來都要轉身離去的楊廷和,身形不由一頓,斟酌著問道:“敢問皇上是指哪個永青侯?”
“第二個。”
楊廷和啞然失笑,輕鬆道:“永青侯逝去時皇上您還給了追封……,何以……?”
朱厚熜微微搖頭,道:“朕說的是第二個被封永青侯的李青。”
“李青?”楊廷和目光一凝,緩緩搖頭,“永青侯李青早就不在了。”
“朕的意思是你對那個李青可有了解?”朱厚熜問。
“這個臣並不瞭解,”楊廷和解釋道,“永青侯下野之時,臣還是個官場新丁,在翰林院抄書呢。”
朱厚熜欲言又止,頷首道:“那沒什麼了,愛卿且去忙吧。”
“臣告退。”楊廷和稍稍放鬆,躬身一禮,轉身離開殿門……
黃錦小聲問:“皇上,您是不是以為……第二版是第二個永青侯李青寫的啊?”
“嗯……嗯?”朱厚熜詫異地看向黃錦,“可以啊,什麼時候這麼聰明瞭?”
黃錦有些不好意思,訕訕道:“不是奴婢聰明,是皇上您說兩個永青侯都是非常牛的存在……”
“從情理上來看,朕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大,能比肩第一個永青侯的人,唯有入朝即巔峰的第二個永青侯。”朱厚熜豔羨道,“畢竟……那可是上來就鬥倒三楊之中風頭最盛的楊士奇的人物,正統之後的大明軼聞錄創作者最可能就是他了,唉,朕咋就沒遇上這樣的臣子呢,又能幹,又跟皇帝統一戰線……”
嘆了口氣,朱厚熜臉上的豔羨改為狐疑,不解道:“只不過,他明明是正統朝入仕,為何不寫正統朝呢?”
黃錦撓撓頭,好奇道:“皇上何以認為,大明軼聞錄前後創作者是兩任永青侯呢?”
“這你就不懂了……”朱厚熜幽幽說,“有些事不是靠聰明、靠閱歷就能做到的,唯有親身經歷才行。”
說到這,他輕輕笑了,似是自嘲,又似是驚奇:
“就拿這《大明軼聞錄》來說,參照實錄就會發現,它比實錄還真實,你說好笑不好笑。”
黃錦沒笑。
因為皇帝看似在笑,實則沒有丁點笑意,神情滿是複雜,充斥著無奈、 悲哀、氣憤……
見狀,黃錦忙撿好聽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