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登基之後,朱厚熜對太宗的提及頻率不是一般的高,一向無往不利,這次以孝道出發,他更是理直氣壯。
群臣有些不滿楊廷和的行為,卻也沒人敢冒著政治錯誤,以及得罪楊首輔的風險去反駁。
只好緘口不言。
見狀,朱厚熜當即定下調子——嘉靖副本,不日展開!
當然了,他還是照顧了文臣心理,由內閣大學士領銜,六部九卿為首,攜翰林院為主力共同完成。
並額外發放津貼!
其實,根本不需要這麼麻煩。
當初編撰永樂大典,需要收購天下之書,並加以整合、匯總、分門別類……眼下卻不需要,只需照抄便可。
無論是花費,還是工作強度,都比當初小了太多太多……
眾大佬一聽自己也能提名,排斥心頓時煙消雲散,永樂正本沒了,那嘉靖副本就是權威,在嘉靖副本提名……也是件極為榮耀的事。
眾大佬遂改口:“皇上仁孝,臣等慚愧……!”
其餘人:“……”
好好好……剛還為你們衝鋒陷陣,這就把俺們都賣了?
無奈,沒人敢同時得罪皇帝、上司,便也只能捏著鼻子喊道:
“皇上聖明……!”
“哈哈……眾卿請起。”
朱厚熜開心了。
眾大佬也很高興。
至於其他人……這不重要!
畢竟,又沒損害你們的實際利益,難道還要兼顧你們的心情?
於是,激烈的朝堂變得一團和氣……
政治場上,只要高層達成一致,在不嚴重危害下層利益的基礎上,政令便可順利推行。
數日後,由內閣大學士,六部九卿領銜,重錄永樂大典的事宜正式展開……
當然了,眾大佬只是走個過場,具體工作都是下面人在做。
朱厚熜去探查了幾日,便也迴歸正常,再次投身到了《大明軼聞錄》之中。
同時他還找來了實錄,如張永所言的那樣,對照著讀……
隨著深入研讀,他越來越覺得這書是作者的親身經歷,不然不可能這麼深刻,這麼真,可問題是……時間跨度太大了!
從洪武年間到成化年間,哪有人能活這麼久,且還一直處於政治頂層……
這個問題實在無法解釋,直到他讀到正統朝時,才隱隱有了明悟。
“呼~”朱厚熜放下書本,輕輕捏著眉心,自語道,“我想,我知道作者是誰了。”
“誰啊?”黃錦好奇追問,這些時日主子跟魔怔了似的,搞得他也迫切想知道原作者是誰。
“永青侯!”
朱厚熜說。
“啊?永青侯不是病逝……”
“是永青侯李青!”朱厚熜說,繼而驚歎,“除他之外,再不會有人能寫下如此高水準的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