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和元年十二月初九,在莒國王宮中已經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章之涵離開了王宮,去往了寒霜寺。不過,相比較過去在朝堂之中的呼風喚雨,離去時卻分外的冷清,因為送行的只有國君劉煜和靜書房掌案太監小貴子,再無他人。
章之涵站在王宮北端的神武門前,不免有些思緒翻湧,她就站在那裡看著這座王宮,久久不願意離去,因為她很清楚的是離開了這座王宮之後,恐怕很難再有過去那般的影響力,屆時她也將成為歷史長河之中的一顆不起眼的沙粒,是功是過也就全憑自己的小兒子去定奪了,甚至可能連評價都不會有吧。
就在這個時候,劉煜和小貴子也到了神武門,劉煜朝章之涵微微躬身,“母后。”
章之涵勉強擠出微笑,她實在是沒想到會被自己一向瞧不起的小兒子給扳倒,雖然用的是大兒子留下的東西,饒是如此章之涵也不得不對自己這個小兒子有些刮目相看,最起碼他懂得忍耐,而不是像大兒子那般的激進。
“成王敗寇,哀家輸了便是輸了,只希望你念在你父王的面子上,念在哀家是你母后的這一點上,能夠讓哀家在百年之後不丟面子。”,章之涵哀嘆之後說道。
英宗在世的時候,曾經私下裡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章之涵沒有入宮,而是在民間,恐怕她一定是坊間最耀眼的一位名伶。
章之涵此時是惺惺作態般的故態萌發,還是發自內心的觸景生情,劉煜咬不準,不過還是微微欠身,“母后還是我大莒國的太后。”
章之涵繞有深意的看了劉煜一眼,然後說道,“陛下終究是哀家的兒子,哀家也提醒你一點,你的那兩個叔叔沒有一個省油的燈,別光盯著涿州而忽略了應州。”,說著也不等劉煜反應,便在屈伯彥的攙扶下直接上了車輦,揚長而去。
望著神武門外漸行漸遠的車輦,劉煜駐足在那裡良久之後才轉身離去。
莒國王宮中的所有人都對於今天有著格外深刻的記憶,因為這一天發生了太多的事情,第一是新君迎娶貴妃,第二是早朝後太后同國君發生爭吵,第三是太后發動政變失敗,不得不出了王宮進了寺廟。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一天過的很快,但是對於淑貴妃而言,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漫長,從早上入宮開始,她只見到了國君一面,也就是冊封的時候,再後來她被安排到自己的寢宮,還沒等熟悉自己今後一輩子都要待的這個地方,然後就又被請到了乾清宮,一開始還有人傳話說國君要同貴妃娘娘一共進午膳,可是還沒等到用午膳的時候,就又有人來傳話說國君太忙了,要等到晚上才能回來,淑貴妃就孤零零的一個人坐在乾清宮之中,淑貴妃已經安安靜靜的等待了一天,感覺到的除了煎熬也就只剩下了無聊,之前無論做什麼,起碼身邊還有個納蘭鳶在,但是如今淑貴妃同納蘭鳶的身份已經是天差地別,一個是國君的淑貴妃,而另外一個只是一名普通的宮女而已。
在這規矩森嚴的宮禁之中,饒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納蘭鳶也不敢像平時那樣同淑貴妃親近了。
看著乾清宮之中燃起的燭火,淑貴妃的雙眼已經有些失神了,這一天裡發生的事情,對於她來說同樣是前所未見,天還沒亮就被抬進了宮中,結果天黑了之後她心心念唸的國君依然還沒有出現,而與此同時在這乾清宮之中,她也得到了太后政變的訊息,那一刻她的心都揪了起來,雖然在此之前她便知道太后對於權利的“渴望”,她知道太后這個人生性涼薄,但是她萬萬沒想到所謂的“權利”竟能讓母子相殘,好在後來一切平息,她心心念唸的那位國君並沒有任何事情,而且還用了什麼手段將太后直接趕出宮去了。
那一刻她稍微鬆了一口氣,但是心裡依然不是很好受,倒也不是因為別的,主要就是因為緊張,她並不知道在這宮禁之中到底會面對著什麼,甚至她並不知道國君今後會如何待她,王宮之中的那些冤假錯案,她沒少聽說,妃子們因為爭寵而不擇手段的爭鬥,她同樣也聽說過很多,所以她有很緊張、很害怕。
她從未奢望過成為王后,甚至連這貴妃都未曾奢望過,因為在她看來,雖然自己是如今的鄞州州牧的孫女,但是同國君的身份差別依然太大了,甚至在家中得到聖旨的時候,自己才相信劉煜真的是要讓自己進入到王宮去的,而不是一句空話、假話、謊話,淑貴妃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或許是因為自己不夠美麗,或許是因為自己太過於粗魯,或許是因為自己想得太多了些。
乾清宮,這是國君的寢宮,並不是她這樣一個貴妃能夠來的地方,但是她還是來了,因為國君讓她來,這一天當中國君為她做了很多事情——推遲早朝、提升禮制,這讓她在惶恐過後,有些悵然若失,她再也不能像之前一樣的口不擇言了,她再也不能像之前一樣的擰著劉煜的耳朵了,甚至不能再直呼其名,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變成了淑貴妃這樣冷冰冰的三個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胡思亂想的淑貴妃的頭腦甚至已經有些混亂,她甚至不知道待會兒見到國君應該說些什麼,又該做些什麼。
而他心心念唸的國君此時在做些什麼呢?此時的他正在靜書房之中,臉色陰沉的看著手中的摺子,這是內閣大臣、文華殿太學、刑部尚書黃其武遞上來的摺子,摺子的內容是關於姚振遠和彭國清的,這兩個人一個是前任內閣大臣、文華殿太學、吏部尚書,一個是文華殿協辦大學士、都察院總都御史,前些日子因為貪腐問題被抓,一直關在天牢之中,不過這兩個人是典型的死硬分子,被抓之後什麼都不說。
大有一副準備慷慨就義的架勢,原本劉煜是打算再關他們一段時間的,不過黃其武今天卻突然給了劉煜一份摺子,這份摺子的內容就是姚振遠和彭國清的認罪書。
一個吏部尚書,一個都察院總都御史,這樣兩個頂天的大官所犯下的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啊,劉煜看過了之後,真的是有一種要將二人千刀萬剮的心。
劉煜將摺子直接扔在了桌子上,然後看向黃其武問道,“他們撐了這麼多天,怎麼今天就突然招了?”
黃其武苦笑一聲,“臣不過是告訴他們,太后已經出宮了。”
劉煜先是一愣,然後便是一臉的苦笑,原來這兩個人還打算等著太后救他們,所以才死撐著什麼都不說,不過現在他們唯一的靠山也出了宮,也不能再救他們,所以兩個人的心理防線在瞬間崩潰了…
劉煜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道,“按律辦吧。”
黃其武點了點頭,此時本應直接離開,不過黃其武卻站在原地,似乎是有些猶豫。
劉煜抬頭看了黃其武一眼,然後問道,“黃大人還有什麼問題?”
黃其武猶豫了一下,然後撩袍跪倒在地,朝劉煜一拱手說道,“請陛下寬恕了焦小白的欺君之罪。”
劉煜眯了眯眼睛,“你都說了,那可是欺君之罪,古往今來,哪位帝王會赦免犯了這種罪的人?”
“陛下,如今太后剛剛離宮,朝堂動盪是必然的,如果這個時候陛下能夠赦免焦小白,必然能夠籠絡諸多大臣的心,讓他們徹底死心塌地的為陛下工作,而且將來史書留名,豈不是一樁美談?”,黃其武微笑著說道。
劉煜冷笑道,“美談?這樣吧,黃大人,這件事兒等會兒再說,既然你提到了史書,那麼請你告訴孤,今天發生的這件事兒,史書上會怎麼寫?史官這筆下會怎麼描述?”
當了國君的兒子,把作為母親的太后趕出宮去,這件事兒史官會怎麼寫?劉煜這個問題讓黃其武有些摸不到頭腦,也答不出個所以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