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咱們如今的皇上,還真是比從前那個外強中幹的先皇強太多了。竟然能將老夫逼到如此境地?看樣子,之前還是太小瞧他了。”李為堅譏諷一笑,隨即沉下臉陰森決絕道,“既然如此,那便開始最終的計劃!”
“左相大人,還請三思而行!眼下時機尚未成熟,若貿然採取行動,萬一失敗了,可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了……”老管家撲通一下跪在地上,苦勸道。
“不用勸本相了。皇上不但已經對本相起了疑心,還在一步一步暗自削弱本相的實力,本相若是再不行動,恐怕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說到這裡,李為堅仰頭笑道,“想我李為堅十八歲考取功名,仕途一路順利,最後更是官至一品重臣……若不是先皇奪了原本屬於主人的位置,本相也不至於走到這一步……罷了,都布了這麼多年的局,也是時候有個結果了。不成功便成仁,本相絕不後悔!”
老管家知道勸不住李為堅,也知道若李為堅執意如此,成功機會必定更加渺茫,但見李為堅心意已決,便不再多勸什麼,只得老淚縱橫道:“老奴誓死追隨大人!”
多年以前,先皇的父親,也就是皇祖在世時,因為當時的太子在秋獵時出了意外,受了重傷,傷了腦袋,繼位無望,便有意將皇位,傳給文武雙全又宅心仁厚的七皇子。
此事朝中無人不知。
可沒過多久,皇祖病危,半夜緊急召了幾位大臣入宮,寫下遺詔,李為堅就是那幾位大臣之一。
當時,所有大臣都清清楚楚聽到,皇祖在半迷糊半清醒之間,反反複複唸叨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七皇子……
可在皇祖駕崩後,寫在遺詔上繼承皇位的皇子,卻另有其人!
幾位負責寫遺詔的大臣,各有擁護的皇子,雖心有不甘,但也沒人敢篡改遺詔。但就在此時,當時還是四皇子的先皇,突然帶著禁軍闖入了宮中,只說了一句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當時在場的大臣們都被嚇得不輕,為了保命,只得聽四皇子的話,在已經寫好的遺詔上,做了改動,順了四皇子的意,篡改了遺詔……
李為堅當時混在幾位大臣中,暗自下定決心,遲早有一天,他要將四皇子巧取豪奪的東西,給七皇子奪回來。不管要花多久,哪怕是耗上一輩子的時間!
四皇子登基後,反複試探當年幾位篡改遺詔的大臣,為的,就是試出誰最後會忠於他,誰又會背叛他……
畢竟是名不正,言不順繼的位,疑心病重就不難理解了。
最終,其他幾位大臣在先皇的試探下,紛紛被抓住了把柄,定了罪,在發配邊疆的路上,連帶家人親族一起,都從世上消失了。
先皇為了除盡心頭大患,也算是煞費苦心,最後終於如了他的意。
也是,誰還會在乎那些從高位上被貶下之人的死活呢?
可李為堅卻不像那幾位大臣,反而很快贏得了先皇的信任,甚至讓他成了心腹重臣。
原來,先皇早就知道朝中大臣選擇哪位皇子站隊,所以為了永絕後患,一登基,就用各種“名正言順”的手段,將幾位受到擁戴的皇子給除掉了。
只有七皇子,因為本就無心皇位,平日裡與先皇素無仇恨,甚至還曾幫過先皇一次,先皇便給了塊偏遠的封地,將其遠遠打發了……
而李為堅支援七皇子的事,連七皇子本人都不知道,就更遑論其他人了。
所以到最後,先皇都不知道,李為堅心裡真正支援的人,是七皇子。
至於李為堅為何會支援七皇子,那是因為,在李為堅初入仕途之時,還只是一個連話都說不上的小官,所以行事總是格外謹慎,生怕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落個英年早逝的下場,畢竟,他已經看得太多了。
為了保命,李為堅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但就是如此小心翼翼,也抵不住就是有人看你不順眼,欲除之而後快。
當時正是散朝後沒多久,李為堅走得飛快,但還是在老地方——宮牆拐角處,被攔住了去路。
那位背靠某位皇子撐腰的權貴,又一次像平常那般百般刁難侮辱,忍無可忍的李為堅,抱著橫豎都是一死的決心,當場就和那位權貴打了起來……
當時有事入宮的七皇子,恰巧路過碰到此事,便究問了緣由。知道那位權貴欺人在先後,當場就將其狠狠斥責了一番,之後又對當時還是芝麻小官的李為堅說,若是那人以後再找其麻煩,就直接去宮外王府裡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