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賬面上幾乎不剩下錢,自己該怎麼辦?
辭退部分工人?賣掉部分儀器裝置?
這意味著什麼,肖瑾很清楚。那就是關門!
肖瑾發愁的回了家,她需要找人溝通,幫忙出出主意。
“媽,我好像搞砸了。”
肖瑾一進門就撲到了母親周淑敏的懷裡,看著她心裡難受的說道。
周淑敏是個經過風浪的,忙前前後後問清楚了情況,說道:“沒事兒,有爸媽給你做後盾,就是真的關門了也不怕。咱先想辦法把布料錢和工資給結了。”
“只是,之後的路,你要自己好好想想。”周淑敏看著肖瑾擔心的說道。
周淑敏的插手讓肖瑾的生意很快度過了難關。
賣掉了機器,將衣服低價賣給了經銷商,還掉了進貨的錢,給工人開了工資,剩下的錢剛剛夠房租。
肖瑾無奈之下跟周淑敏商量,決定結束裁縫店。
這麼一盤算下來,肖瑾快一年的經營沒有任何盈餘不說,還虧損了不少。
這事兒給肖瑾是致命的打擊。她一度懷疑起了自己的能力。
其實穿越回來後,肖瑾是有些小優越感的。而且她也確實仗著這些提前知道的訊息得到了實惠。
可,現在她不知道了。自己一直所仰仗的所謂領先別人一步的先進的思想到底給自己帶來了什麼。
若是自己只停留在覺得自己比旁人眼光好,看得遠上,那自己的優勢很快就變成劣勢。
但凡是有些知識的人都知道八十年代的中國正是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能讓人站立在浪潮中的時代。
肖瑾深刻的理會到獨屬於那個時代的奮鬥精神和時代氣息。
而自己若是一味停滯不前,無法緊跟時代的步伐,那麼很快便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到底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自己如何做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開闢屬於自己的新篇章呢。
正在肖瑾迷茫的時候,羅浩的電話從北京打了過來,讓陷入困境的肖瑾如深夜航行的船隻,看到了遠處亮著的燈塔。
“肖瑾,我已經在北京開了第二家服裝設計店,想請你來當設計師。”
羅浩一如既往的直接了當。
許是知道了肖瑾的顧慮,羅浩接著開解道:“你不用懷疑自己的設計天賦,那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目前看來你並不適合走快銷品的設計路子。”羅浩一句話點出了肖瑾的困境。
是的,肖瑾當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從三四個人的家庭小作坊擴張為大型服裝廠並擁有了自己的設計團隊。
可是她沒有想到的是,這跟著名快銷品牌zara的創始人發家之路是極其的相似,只是一個成功了,一個卻失敗了。
究其原因,自然是定位不同。
zara是被定義為西班牙平民時尚的開拓者,它以親民的價格和設計致勝。而自己呢?
肖瑾聽到羅浩的話後,深刻的反思了一下。她根本就沒有摸索到快銷品的致勝法寶。